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大四空巢”现象:高校与社会皆应反思
每年一到秋季开学,很多高校都出现了大四学生因为忙着实习、找工作、考研复习导致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有媒体使用“大四空巢”来形容。大四出勤率与前途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网友展开了讨论。
“大四现象”利弊如何衡量?
一部分网友认为,到了大四就不来上课是一种“短视”的表现。网友“妮妮”说:“大学的时间本来就有限,而且大四的课程一般不多,还要耽误这个时间忙所谓‘正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磨刀不误砍柴工’,有这种想法是‘短视’的表现。”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也可以理解。网友“何以解忧”说:“大四学生出勤率低的现象确实是有的,但是说‘空巢’也未免夸张,其实,大四的很多课程是选修课程,本来就是给有兴趣的同学开设的,不一定也不可能要求全部学生到齐,而且‘毕业之后的路如何走’也确实是大四学生应该考虑的事情。”
针对“大四现象”,中国矿业大学教育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三青认为,即不能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漠然处之。“作为学校,对于坚持正常课程学习的学生固然值得肯定,对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也要给予理解,并进行正确引导。”
“大四现象”对于学生个人和学校教学的影响各有利弊,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桑国元指出,对于学生而言,“利”在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自由,可以自由地把时间支配给课外的活动,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丧失了一部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及资源;对于学校来说,那就是在很小程度上能够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弊端在于长此以往,学校的声誉、办学质量等方面会下滑。
网友“乌鸡汤小冰块”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她认为,大四期间的低出勤率对于学生和学校都没好处,“正确的大学四年教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和时间段都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如果为了‘今后的前途’,放弃大四的在校时间,对整个专业体系的建设是不利的,对个人也是个损失。”
“大四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四现象”?许多网友认为,就业压力是其中一个原因。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毕业后有好的归宿,也为了学校的就业率,不可避免地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桑国元从就业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大学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缺乏联动机制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非重点高校和学科,联动机制缺乏会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信息不畅通,是一种‘双盲’的状态。”
丁三青介绍,“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中,学习气氛及环境、师德及教学水平、学校管理存在漏洞等学校因素最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其次,个人因素最小。”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孟川瑾认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尤其是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出现问题,没能更好地和目前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没能更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以学科为中心,也就是按照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来编排课程,分年段施教,而非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这在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角色越来越强的当下,会带来矛盾。”
如何让“大四”不再成为一种现象?
“对于学生来讲,应该以学习为主。大四出勤率低虽然也有一定的利处,毕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但总体而言,影响了学生学习,也让学校管理混乱。如何平衡学习与其他之间的关系,让大四不再成为一种现象呢?”网友“清香蒸饺”的疑问代表了很多网友的质疑。
网友“无限能量”说:“现实总是很残酷的,如果想让学生能在大四安心地学习,一方面需要社会多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供有助于学生可雇佣能力提高的实践课程。”
网友“队长”说:“学生自己也应该自律,毕竟学校还是学习的场所;但是学校如果不进行根本上的改革,不能真正实施学分制,灵活处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所长操太圣指出,学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学校教育在坚持自己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出适当的调整。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教学,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满堂灌’显然已不合时宜,现代课堂需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操太圣说,当然,照顾到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必要的,同样,引导其产生积极向上的需求更是必须的。
桑国元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说,“在欧洲,这种现象并不存在,或者说并不普遍,这给我国的高校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首先,学校出台较为严格的制度,严格规定大学的学习时间;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管理,使教师明确、细化课堂管理制度;再次,学校应完善就业服务、考验指导等工作,也要保障社会实践、实习、求职、考研等学生必需参与的课外活动时间。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