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十一小长假来袭,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出去玩,是不是很想放松,但是又感觉不能松懈。到底该怎么办呢?十一具体该怎么复习你想好了吗?不用愁!小编特意为辛勤的小可爱们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十一攻略,快来收了吧
►回顾总结
小长假来袭,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不妨利用这个时间先回顾一下自己现在的复习情况。各科都复习到什么程度了?政治大纲解析看到什么部分了?英语单词背了几遍?数学哪个部分是自己的弱项?专业课的参考书看几遍了?各科的真题都开始做了吗?只有明确了现在自己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制定计划。
一起来看看学长学姐当时的复习进度和十一安排。
@莫臣:
【复习进度】
政治:还剩法基就第一遍就完了,做了一些题感觉马哲比较难,还有就是分析题无从下手数学:整体看了两遍,做了几套真题的选择和填空感觉还不错,但是还得努力,解答题还得多练习。
英语:墨守陈规背单词、做阅读
专业课:课本还没过完,课本后习题难度不大。
【主要问题及十一复习计划】
不太满意现在的进度,实行计划滞后于计划。主要问题是有时静不下心,收获是对真题的结构、基本题型有了一点了解将政治和专业课第一遍完成,继续背单词,做数学题。
@吾非池中物:
【复习进度】
政治:刚开始,看了点红宝书,做了两页1000题,还没找到方法,十一想把两本书仔细看看列出个方案。
数学:高数第二遍快结束了,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也快做完了,但还有漏洞,想再梳理遍把掌握不牢固的逐个击破。线代刚开始,概率论还没看……十一至少把线代过一半吧,同时结合复习全书和李永乐的教辅。
英语:背单词、作文,做真题,间辅经济学人的音频
专业课:放弃。西经和寿险非寿险就不看了,概率论也占有比例,把数学看好就OK。
【主要问题与计划与安排】
总觉得计划列的不详细,不具体,希望十一能好好调整。与计划有偏差。前一段时间每天的计划都不能按时完成。复习计划就是把高数第二遍和对应的复习全书结束掉,线代结合教辅过三章,还想抽空把高数的不牢固知识点梳理出来;英语就是日常计划了,单词、作文和真题;政治还不晓得该怎么复习,找到方法了再制定计划。
►十一各科复习重点
重头戏来啦,到底如何在假期复习呢?每科的具体复习方法是?接着看下去吧。
•政治
十月份,同学们基本上都已进入了考研复习的攻坚阶段。从整体上来看对于政治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那么就应该将尽力放在全面复习和重点夯实相结合上。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力求全面复习,不可押题,图侥幸。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更多地注意对重点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
总之,已经看完大纲解析的同学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总结错题,对自己不擅长的题型可以进行集中练习。同时,考研er可以借助一些参考书对新增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考点重点掌握。对于政治复习进度还在后面的同学,要将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吃透”,配合做题。不要太慌张,第一轮打好基础很重要。
•英语
十一假期正是强化阶段与冲刺阶段的过渡期,所以“规划”主要以归纳总结强化知识点为主,迎接冲刺阶段的到来~各位考研er可以利用假期重点突破阅读、写作和真题。其他部分如单词,这个阶段应该已经背完一遍,但是还是要每天都背单词。另一方面还可以集中练习完形填空等其他题型,进一步全面地去巩固自己的英语知识。
对于阅读的复习,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原有的节奏做练习,保持语感。在写作方面,可以形成一个正确的写作基本框架,并能够熟练的应用一些英语当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最后,做历年真题自测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果。考生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原因并分析,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和补缺。总之,考研英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考试,非常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强的技巧性,单词是基础,阅读是核心,还要多做真题。
•数学
按照大部分同学的安排,国庆前后,应该已经把数学理论知识点等课本知识复习过了一遍。现在应该进入到一个第二轮复习了,也就是说大家要把学习重心放在多做题上面。多做习题,同时,在作习题的基础上,把各章的重点难题拿出来,找一起复习的同学、老师进行解决,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大家还可以先做模拟题,再做真题,采用先难后易的方法,能提高解题信心。多多练习真题,将数学题型进行系统总结分类,将重点、难点进行标注,找出疏漏之处进行查漏补缺。这段时间做卷子时务必划出一整块时间,如3个小时一套卷子,到点停笔,然后进行分析。这样来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
•专业课
看参考书和笔记,做往年真题。在考研论坛上就能找到很多专业的回忆版真题和资料。资料不在多在精,大家可以利用十一的时间来集中筛选资料,研究真题把握出题的规律。这样可以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复习重点。
►国庆期间要注意以下事项:
十一是长假的开始,也是大家心理问题爆发的集中期,如果考研学子在这时不能及时的排除这些不利于考研复习的牛鬼蛇神,那将会直接影响考研的专注度,从而影响到考研复习效率。
所以国庆期间要注意调整哦。
1、劳逸结合,制定计划
过度搞疲劳战术,将会导致你的身体素质和知识学习效率都会严重下降,这样势必会影响十一过后的正常复习,因此我们对待十一假期要有一颗平常心态,正常合理安排你的作息时间。
计划目标不要定得太高,以免难以完成,影响信心,也不要定得太低。建议大家制定计划要符合自身条件,完成后有一些成就感为宜。比如每天设置各科复习任务,完成一项就打个勾。任务尽量具体细化,政治参考书看多少页,英语完成一套题目等。
合理安排复习科目也很关键。可以将每天的复习分段,如上午复习数学或英语,下午复习政治,晚上看专业课的各种参考书。但是,不要大段时间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或同一本书。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隔几个小时换门课,换换脑子。
2、不要执迷娱乐
虽然是难得的假期,但不能没有节制的玩耍放松,如果大量没有节制的玩乐,这样导致一方面玩起来时间不好控制,导致你的身体会出现极端疲劳,而且会打断你的复习计划,也会影响你的下一步复习计划和信心,并且还能使你前一段时间的复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你会沉浸在的乐趣中时,很长时间恢复不到考研的感觉上来。所有,在这方面要克制自己,并做到心中有数,有时间计划性。
3、听听考研讲座
每年到这个时候,学校里便充斥着各种考研讲座,有一些是需要同学们认真听,认真感悟的。
一般来说,选择由学校牵头的讲座。他们会组织一些优秀的考研毕业生回到母校,以师哥师姐的身份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听讲座呢?因为我们有需求,我们想获取更多的信息,或充实、或援引、或校验、或了解。
听讲座注意三点:
第一、不要盲目崇拜
实话说,能去开讲座的人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成功者”,能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有益处的经验,也往往都非常有个人魅力,不管是丰富的经验还是流畅而有趣的表达,都会让听讲座的你萌为之崇拜。甚至有在讲座后爱上师哥师姐的。喂!醒醒!你是来听讲座的,不是来当迷妹迷弟的。
第二、不要漫无目的
为了能充分的吸取讲座中的精髓,你应当在之前带有一定的目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功利性的,但必须是清晰的。比如你在择校、选专业上的疑惑,一般都是这类讲座先开讲的,又或者你对某一个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太清楚,着重去听这部分内容也会大有裨益。讲座者总是很幽默,妙语连珠,笑话不断,你被他们吸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明确自己来听讲座到底为了什么,不要到头来,只记住了些笑话!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前提是不损害健康。
第三、不要断章取义
“我到九月才开始复习!”、“我从来不背单词”、“我几乎没背政治大题”、“专业课我只看了一遍书”,这些话一定会让你更加崇拜讲座者,但是务必不要断章取义。话要听全,九月才开始复习的是不是二战?从来不背单词的可能在外企工作过,没背政治大题人家做了无数选择题啊,专业课只看了一遍但是每个知识点都能信手拈来,不要揪着某一句话不依不饶。
►实用小建议
•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
有些同学一看自己进度落在别人后面就很着急,恨不得天天不睡觉赶进度。还有些同学觉得既然是假期我就稍微休息再学习吧,哪知道一休息就歇了好几天。所以,我们不要被“假期”这两个字给束缚住,觉得“假期”就该怎么样,最好是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可以适当调整。
•适当放松,拒绝诱惑
大家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过节难免有人出去玩,做到不看不听,大不了不看朋友圈嘛~适当地安排放松时间,休息的时候就安心休息,别安排太长时间的游玩。但是到了复习的时候就认真复习。生物钟一旦被打乱,就得花不少时间才能调整学习的状态。比如,我的白天的学习效率很高,那我每天早上还是按时去学习,但是偶尔晚上去放松一下。总之,保证每天有好几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去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
放假了,学校里人少了好多,图书馆闭馆了,教学楼也没人上课了。安静的校园多适合我们去自习啊,总会有人在考研自习室的。反正就是别待在宿舍,看看大家都那么努力,自己也会有些紧张感。适当的压力会成为你的动力。
•放平心态,效率至上
不是学习的时间很长就有效率,大家有对学习时长的追求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放平心态。每天都给自己定个计划和目标,这样复习起来就比较有目的性,当到达每天复习的目标后就可以好好的休息,如此一来就不会在假期中对复习产生厌恶和消极的情绪。
找准效率不高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看书做题慢,就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