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30200 政治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本学科依托文学院和全球问题研究院,拥有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土耳其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毒品与国家安全研究工作室等平台。本学科坚持国际化的特色,采取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共同培养的方式,80%以上的课程为全英文讲授。学科点现有上海****特聘教授三名,包括德国籍的Iris Borowy、美国籍的王栋、土耳其籍的Tugrul Keskin;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社科领军人才各一名;曙光学者三名、浦江学者三名。本学科旨在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人才。通过在本学科点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历史知识,能够跟不同国家和语言的人们相处相交;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服务于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国际发展。本学科培养的人才希望有战略性的思维,具有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能力,以及在具体机构和部门的服务精神。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国际关系与外交学(全英文,与外国留学生一起培养)
02.(全日制)国际组织与治理(全英文,与外国留学生一起培养)
03.(全日制)政治学理论
04.(全日制)中共党史
05.(全日制)国际政治(中东、拉美、南亚)
06.(全日制)非传统安全(禁毒、反恐)
指导老师:
郭长刚教授、张勇安教授、江时学教授、王栋教授、Iris Borowy教授、Tugrul Keskin教授、刘长林教授、严泉教授、刘义教授、张金翠副教授、Rajiv Ranjan助理教授。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6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含外交史)
4.946国际关系理论(含外交学理论)
5.复试科目:比较政治学
备 注:
1.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2. 01、02方向与外国留学生一起培养,所有课程为全英文授课。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9个学术硕士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创意写作、中国民间文学; 1个专业硕士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另外,“创意写作”专业硕士方向也在招生(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主)。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专业的主要导师均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1.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化理论、文学思想,具有文化和文学历史及其相关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具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其相关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1)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3)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4)性别政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指导教师:蔡翔教授、杨位俭副教授、李海霞副教授、周展安博士、李云博士、朱羽博士等。
2.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先秦两汉文学、2)魏晋南北朝文学、3)唐宋文学、4)元明清文学、5)现当代旧体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文、史、哲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结合、传世文献研究与新出土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学进行现代阐释。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主要致力于诗文作品的研究与文献整理,尤长于诗文理论的研究。既注重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更注重其自身演变规律的探索。唐宋文学研究主要在文学史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从整体上深入探讨唐宋文学、尤其是唐宋诗词的发展进程、渊源与影响。既注重从文体、时段、地域、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更重视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强调“史”的贯通意识。元明清文学研究方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世发展演化的历程。现当代旧体文学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现当代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传播与教育;二是现当代运用古代文体与古代文学原理进行创作及其相关的文献、文论批评与文化等。
指导教师:邵炳军教授、饶龙隼教授、杨绪容教授、尹楚兵教授、曹辛华教授、姚蓉教授、杨万里教授、李翰副教授、梁奇副教授、杨秀礼博士等。
3.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本方向致力于元明清文学文献及民国文学文献的研究,同时也旁及其他时期的文献。其中张寅彭教授领衔的清代诗话研究,近年来凭借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诗话全编”这一有利契机,正逐步实现对清代诗话的全面搜集与整理,已成为国内外清诗话研究的重镇,也带动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本方向既注重文献的整理与考辨,也注重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理论的探析,形成了以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基础,文学研究、理论研究、思想研究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鲜明特色。主要研究领域:1)清代民国诗文文献研究与整理、2)早期中国与出土文献研究、3)目录版本与学术史研究、4)古典诗学研究。
指导教师:张寅彭教授、蔡锦芳教授、朱渊清副教授、王培军副教授、刘奕副教授、郑幸副教授、李德强博士。
4. 中国民间文学
本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中国民间文学史、民间文学理论、乡土文学与民间文化及其相关方面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能够从事中国民间文学、乡土文学与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工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方向注重田野调查,也强调文献资料的运用,跨越古代与当代,还要求对学科理论有比较熟练的掌握。主要研究领域:1)中国民间文学、2)中国乡土文学与民间文化。
指导教师:黄景春教授、王光东研究员(兼职)、施爱东研究员(兼职)、常峻副教授(兼职)、石圆圆博士等。
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语言与社会文化、2)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3)中文信息处理。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如社会对语言的态度、语言的标准与非标准形式、语言的社会变体与层面、多语现象的社会基础等。对外汉语教学是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解析等问题。本专业培养中文和外语兼优的双向型研究人员,以适应社会对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指导教师:杨逢彬教授、凌锋副教授、雷红波博士、钱小飞博士。
6. 汉语言文字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语法学、2)方言学、3)语音学。语法学研究古今汉语的语法结构,研究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历史变迁和历史发展规律。方言学着重研究中国东南部汉语方言,运用历史层次比较法,联系近代汉语资料和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对各种方言及其文化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语音学运用先进的语音实验设备,研究语音的发音机制、语音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并结合信息技术,在语音应用方面进行探索。本专业培养中文和外语兼优的双向型研究人员,以适应社会对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指导教师:薛才德教授、林素娥副教授、向德珍博士、张萍博士、郑妞博士、李强博士。
7. 文艺学
本方向着重培养研究生自觉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抱负,通过扎实的理论训练和表达实践,培养能创造性地胜任文学、影视、文化领域的研究、教学、策划、采编等工作的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领域:1)文化理论与批评、2)左翼思想与文化批评、3)中西叙事理论研究、4)中西方美学史论。
指导教师:曾军教授、孙晓忠教授、刘旭光教授,李孝弟编审、曹谦副教授、苗田副教授、邓金明博士等。
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中外文化与文学的比较、对照和相互关系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以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为立足点学习外来文化和文学,并以外国文化与文学为参照系反观中国本土文化与文学,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全球意识,并获得接受他异文化价值的能力和文化宽容精神。主要研究领域为:1)比较文学基础理论、2)中外文学/文化关系、3)欧洲古典文学、4)俄罗斯文学、5)英美文学、6)法国文学、7)佛典文献研究。
指导教师:陈晓兰教授、耿海英教授、张薇副教授、肖有志副教授、景春雨博士、蒲成中博士。
9. 创意写作
本方向旨在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创意写作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专业创作素养及创意产业从业技能的高层次理论研究人才和创作人才。以培养具有现代人文和艺术意识的创作人才、具有原创写作能力的创意人才、中国创意写作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和为导向,积极拓展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办学关系、与国内知名文创企业的联合培养关系,通过系统的创意理论学习研究、创作创业实践培训,使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在文学社团、杂志、电影、广播电视、报社等机构从事专业创作、创意及文编等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创意写作教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1)网络文学创作及研究;(2)非虚构创作及研究;(3)创意写作学研究;(4)儿童文学创作及出版。
指导教师:葛红兵教授、何建明教授、张炜教授、谭旭东教授、杨晨教授、杨沾教授、许道军副教授、张永禄副教授、吕永林博士等。
招生人数:7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或 242俄语(二外)或 244德语(二外)或 245法语(二外)
3.617作文
4.81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方向)
或 816中国古代文学史(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或 817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或 818文学概论(适用于文艺学)
或 819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
或820创意写作基础理论及实践(适用于创意写作方向)
或936中国古典文献学(适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
或937中国民间文学(适用于中国民间文学)
5. 复试笔试:
a.文学概论(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方向)
b.古代文学综合(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c.古代汉语(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d.中外文论史(适用于文艺学方向)
e.中外文学与中外文论(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
f.文学创作与批评(适用于创意写作方向)
g. 中国民间文学史(适用于中国民间文学方向)
h. 语言与文献、文学基础(适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
复试面试:专业综合(适用于所有方向)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501Z1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一门研究当代文化状况的新学科。自1960年代在英国兴起至今,仅仅半个世纪,就扩展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文世界,它于1980年代晚期兴起于台湾和香港,10年后在中国大陆逐渐展开。
本硕士点及其依托的上海大学“文化研究”跨系科团队,是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团队之一,在亚洲和世界文化研究界有广泛影响。目前核心成员9人,其中教授4人。
本硕士点拥有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文化研究机构网络: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系列讲座、国内最大规模的文化研究的研究/教学网站(www.cul-studies.com)、包含6套丛书的“热风”书系、一系列跨国/地区的文化研究联合计划,以及本方向人员目前展开的多个研究计划,涉及现代早期思想、都市文化、日常生活、数码文化、新工农文化等方面…… 它们共同构成了本硕士点教学的强有力后援。
本硕士点旨在培养具有如下5种能力的中、高层次文化人才: 较广的全球社会和文化视野;对当代支配性的文化生产机制及其运作的系统认识;活跃的理论思维及其相应的语言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实地推进良性文化发展的实践意愿及其能力;对于真正优秀/美好的社会文化前景的想象力和信任心。
对报考者的基本要求:
1. 理解“文化研究”这门学科的特质,有志于社会文化的进步;
2. 系统修读过某一专业(不限于中文系)的课程,有学士文凭。
3. 在文化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1. 入学一年半后,根据文化研究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进行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者,方能开题;未能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每半年一次,其就读时间也由此延长。
2. 学生在读期间,须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一次;在读期间,如申请其他出国交流或学习项目,需经导师同意。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
02.(全日制)数码文化与社会
03.(全日制)新工农文化
指导教师:
王晓明教授、罗小茗副研究员、高明博士、山谷博士。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3. 618文化研究
4. 821当代文化分析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20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本硕士点侧重探讨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注重传统学术与当代史学理论结合,本专业旨在培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学与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史学理论
02.(全日制)中国史学史
03.(全日制)中国学术史
指导教师:
刘长林、陈德军、杨雄威、张呈忠等教师数名。
招生人数:2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9中国史综合
4.复试科目:中国通史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204 专门史
本硕士点在总结自身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深化史料挖掘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相关研究机构、科研单位的合作,运用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社会学等跨学科方法,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厚重的基础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宗教史
02.(全日制)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03.(全日制)中国思想史
指导教师:
段勇、忻平、张童心、宁镇疆、吕建昌、王栋、徐有威、刘长林、程恭让、陈菊霞、李福长、郭红、曹峻、肖清和、杨雄威、杨卫华、舒健、成庆、魏峭巍、吴静、张呈忠、赵争、侯庆斌、杨谦等教师。
招生人数:4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9中国史综合
4.复试科目:中国通史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205 中国古代史
本硕士点拥有力量雄厚、具有较强师资队伍,重视理论与方法创新,切实推动古代文明、断代史、古代中西交通研究;持续开展长江下游考古发掘与研究,注重对新文献资料与传统资料的发掘整理研究,积极推荐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功底,具备较高综合性人文素质、扎实的史学知识,兼备从事历史研究、文物鉴定以及旅游文化等方面工作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02.(全日制)先秦史
03.(全日制)隋唐史
04.(全日制)元明清
05.(全日制)考古文博
06.(全日制)中外关系史
指导教师:
段勇、张童心、宁镇疆、吕建昌、程恭让、陈菊霞、李福长、郭红、曹峻、肖清和、舒健、魏峭巍、张呈忠、赵争、杨谦等教师。
招生人数:14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9中国史综合
4.复试科目:中国通史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206 中国近现代史
本硕士点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与兄弟院校历史学科的错位优势,注重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基于构建在全球区域化背景下具有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特点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每年聘请国外著名教授开设专业课程;积极推荐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能够面向社会,为地方社会服务。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近代经济史
02.(全日制)新中国经济社会史
03.(全日制)中国共产党史
04.(全日制)基督宗教史
05.(全日制)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
指导教师:
忻平、陶飞亚、王栋、汪朝光、徐有威、刘长林、严泉、陈德军、杨卫华、吴静、侯庆斌等教师数名。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9中国史综合
4.复试科目:中国通史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300 世界史
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优势,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学术研究。世界史学科的学术团队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乔治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怀俄明大学、密西西比大学、肯塔基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斯科莱德大学、埃及开罗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民族与宗教多样性研究所、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上智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本学科团队成员含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上海市****特聘教授2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浦江学者2人,青年东方学者1人。本学科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团队成员曾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Studies in World Christianit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S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中27人次有海外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并有论文在《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美国研究》等刊物发表。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02.(全日制)世界近现代史
03.(全日制)区域与全球问题研究
04.(全日制)全球医疗社会史
指导教师:
郭长刚、江时学、张勇安、Iris Borowy、Tugrul Keskin、王三义、柴彬、王蔚、刘义、吴浩、张智慧、张金翠、杨军、哈日巴拉、黄薇、陈浩、朱虹、Rajiv Ranjan (郎荣吉)、刘招静、张琨、杨晨等。
招生人数:2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0世界史综合
4.复试科目:世界通史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0603J2 全球学
【专业介绍】
全球学旨在以综合性、多学科与跨文化的视角,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及其影响,研究诸如环境恶化、人口迁徙、文化变迁、身份认同、和平与冲突、全球贸易与经济联系,乃至人类精神归属等全球性或跨国性问题。通过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其他视角来分析全球现象,“全球学”试图推动世界上不同文化与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培育全球意识,消除人类因地理、文化、语言与政治的差异而产生的隔阂。
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是国际全球学合作团队的成员组织。与来自美国、德国、丹麦、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40余所高校的全球学教学与研究机构建立有密切的学术联系,同时还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奥法利全球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匈牙利塞格德大学中世纪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马尔马拉大学、埃及开罗大学文明研究与文化对话研究中心、阿根廷国际科技研究委员会劳工调查中心、乌拉圭拉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等有着直接的学术合作关系。
【项目特色】
本学科领域招收对拉丁美洲、土耳其与中亚、南亚以及全球化思潮有强烈研究兴趣,且具有良好外语基础(西班牙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英语)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期间外语水平达到要求者将派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海峡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日本上智大学、埃及开罗美国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
本项目近3年已选派11名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KOC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欢迎来自世界史、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外语等领域的优秀本科生报考。
【学位授予】
本招生年度将授予“历史学”学位。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全球学理论
02.(全日制)全球化与区域社会发展(拉丁美洲研究、中东研究、中亚研究、南亚研究)
指导教师:
郭长刚教授、杨光研究员、江时学研究员、Tugrul Keskin教授、Antonio Zapata教授(秘鲁)、郎荣吉(Rajiv Ranjan)博士、陈浩博士、张琨博士、杨晨博士等。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或 242 俄语(二外)或 246 西班牙语(二外) 或 247阿拉伯语(二外)
3.621全球学与全球化理论
4.复试科目:综合考试
备 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