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055200)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媒体、事件等,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等基础内容,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等基础内容。
三、参考书目
1.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郑超然、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5.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40%);新闻传播历史知识(30%);史论综合应用(30%)
五、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5题,30分)
(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题,60分)
(三)论述(每小题30分,共2题,60分)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范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5题,30分)
1. 路透社
2. 范长江
3. 新闻价值
4. 法兰克福学派
5. 舆论领袖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题,60分)
1. 简述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2. 简述英国小报的特点
3. 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
4. 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2题,60分)
1. 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 请结合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055200)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实务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新闻报道业务“采、写、编、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以及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具体业务实践的能力。
三、参考书目
1. 欧阳霞、张晨编著,《新闻采访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石长顺,《电视专题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5. 祝玉华,《网络传播实务》,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新闻传播实务知识(50%);新闻传播综合应用(50%)
五、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题,20分)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3题,30分)
(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2题,50分)
(四)综合题(每小题50分,共1题,50分)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范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题,20分)
1.报纸版面
2.微信
3.媒介策略
4.体验营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题,30分)
1.简述广播新闻的特点
2.简述同期声的作用
3.简述电视栏目策划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2题,50分)
1. 请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论述《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
2. 请结合实际论述微博对社会管理形成的影响。
四、综合题(每小题50分,共1题,50分)
2014年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言论自由,互联网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之一。白皮书表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网站总数为320万个,网页数量为1500亿个;论坛/BBS的用户数量为1.2亿人,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4.37亿人,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78亿人。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网络在公民意见的表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