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内涵发展再上新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8年度省级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27日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两会精神,传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发展再上新水平。下面谈几点意见。
一、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开始迈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2013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内涵发展成效显著。
(一)立足内涵发展,确立了一条鲜明主线。这条主线就是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已成为事业发展的共识,是近年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2017年出台了首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五年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立足服务需求,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一是专业学位培养机制实现突破,比例大幅提升。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已达56.9%,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基本实现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地位平等、标准统一”的目标。二是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在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坚持服务国家区域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西部地区博士学位点通过复审的比例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为西部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三是服务高校自身发展需求。近两年,学位授予单位通过动态调整,共计减少学位授权点365个,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结构。
(三)立足提高质量,创新了研究生培养新机制。一是启动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2017年,组织遴选了14所高校开展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力求在思政教育、招生评价、课程改革、科研育人、国际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实效。将工程类别的40个领域划分为8个专业学位类别,对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进行调整优化。多个专业学位在案例库、培养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生参加科技竞赛、科研课题或者依托发明专利的自主创业等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
(四)立足立德树人,强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二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本轮学位授权审核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新增学位授权点数最多的学科。支持高校设置党内法规和党的建设等二级学科、推动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三是持续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会同中国科协等单位,持续对全体研究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5年来受益者近千万人次。
(五)立足加强监管,初步构建了一套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位授予单位内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二是强化政府质量监管的职能与抓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论文抽检已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的重要抓手。通过评估撤销了50个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要求95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在学位论文抽检中,共发现问题论文954篇,累计约谈85校次,激发了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三是引导支持第三方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质量评价。组织开展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公布了学科水平评估结果,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自愿参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软科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初步形成品牌。MBA、工程、法律等教指委也在积极推进本领域认证。第三方的质量评价与政府的“双一流”建设相互呼应,多元评价局面已初步形成。
(六)立足开放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一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我国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的内地高校达到98所,是五年前的3倍。高校以占全国9.4%的研究科研人员总量、不到全国8%的研发经费,承担了60%的基础研究研发任务,产出2/3以上的重大成果。二是深层次国际合作广泛开展。若干高校已经走出国门,到海外创办分校。更多大学参与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高校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成为常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吸引了近49万人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学规模达7.6万人,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三是启动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征程。2017年,遴选认定了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465个建设学科点,吹响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冲锋号,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认识内涵式发展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内涵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对需求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方向,改革就没有目标,评价就没有标准。当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但我们对于人才需求把握得并不准确。最近兴起的人工智能致力于人的智力延伸,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分析和预测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迫切。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校际、学科、层次等结构上,体现在结构与需求不匹配上。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整体质量还不够高。
(二)深刻认识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赋予的新使命。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作为近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进入到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支撑、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坐标、新方位。
(三)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引领性、示范性、标志性工程,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的旗帜与标志。从数量上看,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在校研究生已经接近或超过本校学生的50%,所培养的研究生总量已超过全国培养总数的50%,这两个50%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应承担历史重任。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发挥好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两个作用。三是研究生教育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借着“双一流”建设这股东风,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补足短板,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
(四)深刻认识现代大学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大学的核心特征是科教融合。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研究生教育越发达,科教融合越紧密,科研育人机制越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越完善。上个世纪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崛起,应该说标志着现代大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斯坦福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把成果和人才转移到社会,使它产生更大的效应,这是硅谷诞生的原因。这次变革是教育、科技、经济的三结合,把创新的概念引入到大学里,使现代大学的内涵得到了发展。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大学、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将可能成为社会创新的中心。所以, “创新型大学”的提法或许更能诠释现代大学的实质。这是现代大学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和新启示。
三、深化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奋力开拓高端引领新境界。有专家将世界高水平大学分为“技术层次”“制度层次”和“理念层次”三种境界。我国有不少大学尚处在“技术层次”,即能产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成果的原创性不够,这些大学在全球知识供应链中通常处于末端。 “制度层次”的大学则具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全球精英人才,其现代大学制度往往成为其他大学模仿的对象。“理念层次”的大学主要赢在先进的理念,赢在理念先导下的机制创新和引领。因此,我国高校想从本轮改革中脱颖而出,就要转变理念、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才能实现从“技术层次”向“制度层次”甚至“理念层次”的跃升。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动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2017年底,我国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仅有1.9人,美国2014年就已达到9.3人。我国高层次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二要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博士生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招生指标,而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探索建立以科研为导向增加招生计划的新机制,建立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招生培养联动制度。三要探索多元评估机制。要积极引导第三方机构,广泛开展教学、科研、质量、学科等各有侧重的多元评价,防止单一评价导致的功利主义倾向。四要实施好自主审核单位改革。指导监督首批20个自主审核单位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改进机制,适时出台指导意见,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范围。
(三)以建设高校为主体,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落地生根。一要坚持高校的主体地位。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不能等、不能靠,要主动厘清定位、摸清短板、锐意改革、务求实效,多方寻求新突破。二要发挥好政府的“三导”作用,即引导、指导和督导。在加强政策引导方面,要及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方向,提供政策保障;在加强工作指导方面,要及时研究问题、交流经验,推动建设工作见实效。在加强过程督导方面,要实施动态监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要发挥好专家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学科评议组、教指委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引导咨询作用。四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组建专门的课题组研究开展建设绩效评价。
(四)以需求导向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能力。一要开展研究生需求预测研究。从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二要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研究战略需求,找准切入点,主动对接,更加有力地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三要提升服务“双创”需求的能力。结合科技园区建设启动高校“双创园”建设试点,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打造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新平台,把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推向新阶段。
(五)以科研育人为抓手,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新机制。科研育人是中央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来的。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具有深度参与科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对于研究生而言,科研育人是一种更有效的育人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科研育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导向,做到科研与育人相结合、相统一、相促进。
(六)以科教融合为基础,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机制。一要紧跟世界学术前沿。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要带头引领学术方向、开拓学术视野、扩展学术领域,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本学科的内涵发展。学科带头人要具有超越本学科的学术视野。二要推动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要更加关注本学科整体发展,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对本领域学科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发展建议,引领带动本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三要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要加强对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学科发展内涵、课程设置、学术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专业指导,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七)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着力确保正确方向。一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二要狠抓师德师风,进一步落实好导师职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狠抓师德师风,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三要强化校风建设。狠刹各种形式主义,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等行为,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育人等中心工作上,对于损害学生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四要继续开展学风建设。继续完善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八)以能力建设为发力点,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一要提高推动综合改革的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综合改革的要求很高,需要各地战略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创造性落实。二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学会打“组合拳”,将资金、政策、信息、服务等资源统筹起来,在宏观政策、环境营造和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三要提高依法依规办学能力。任何改革都要在正确的导向和法治的轨道内运行。要保护高校自主权,调动改革积极性,同时纠正违法违规办学行为。
(九)以开放合作为平台,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一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聚合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走出国门,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要推动高校深入参与国际合作。要支持高校牵头组织提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倡议,积极组织高校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提出重大合作课题,建立重大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培育机制。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