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结合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依托“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眼点,以打造教育载体、开展理论创新、加强组织创新、拓展教育内容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生党员教育模式,着力提升新时期研究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依托“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探索“分层次、体系化、重实效”的党建培训模式。
为了推进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009年,学校根据不同的党建培训对象,精心设计了研究生新任党支部书记培训、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研究生预备党员培训3个培训层次,并依托学生业余党校成立了“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训练营将学员作为培训主体,在培训形式上除了强化传统方式的自学和讲授外,引进了实务操作、学员调研、学员讲党史、活动策划、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环节,让学员在亲身参与中收获真知,凝练思想。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强化党的理论知识和时事政策外,引进了研究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心理干预、团体辅导、集体工作方法、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等培训要素,进一步开阔了研究生学员的工作思路和眼界,增强了学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3年来,红色钢铁训练营培训了近1500人次的优秀研究生骨干,积累了一批新经验和好做法。
——坚持理论研究和创新为先导,开展研究生“党建进宿舍”试点工作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
“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坚持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为先导,在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班上设置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及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制度研究”、“研究生党建进宿舍的实践研究”等前沿课题,引导学员从班集体建设、宿舍管理等不同角度开展党建理论探索。其中,“研究生党建进宿舍的实践研究”课题认真分析和探讨了党建工作向生活领域延伸的理论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在学校后勤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研究生党建进宿舍工作。年内,学校通过发布《研究生党建进宿舍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研究生党建进宿舍临时党支部工作条例》、《研究生党建进宿舍试点工作评优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把“党支部建在了学生的家门口”,致力于以党组织为纽带,更加畅通研究生“有困难找党员、有困难找组织”的渠道,及时发现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将学生公寓打造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引领平台、宿舍文化引领平台、文明行为引领平台、安全稳定保障平台、自我管理服务平台。研究生“党建进宿舍”试点工作,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培训与课外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组织创新,探索“小支部、强凝聚”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形式和格局。
学校结合“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中的“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关问题研究”、“以党团组织为核心加强研究生班集体建设”等课题为基础,加强组织创新,推动和完善学生党支部按照班级党支部、学术梯队党支部、专业年级党支部等设置方式,构建适应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支部设置模式。2011年,学校深入9个学院和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实地走访调研,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推动学科梯队党支部设置模式。其中,推动冶金学院新设立3个学科梯队党支部;拆分和重组了材料、机械等学院的部分梯队,进一步优化梯队结构;引导其他学院结合自身实际问题和情况有步骤地优化党支部设置模式。目前学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形成了62个梯队党支部、110个横向党支部、24个年级党支部、6个专业党支部,20个研究生党建进宿舍试点工作的临时党支部,形成了具有“小支部,强凝聚”特色的党建格局,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崇尚社会实践,拓展教育内容,把科技实践和专业学习融入到党员教育当中。
“红色钢铁摇篮”训练营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纳入到培训体系中,指导学员在社会实践工作中成长成才。2011年,共近200名研究生组成15个团队参加了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活动。对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骨干,训练营与朝阳区多个街道建立了挂职锻炼合作关系,让研究生和挂职单位在挂职活动中发展共赢。对于理工类研究生骨干,训练营以发挥学科优势和研究生专业特长为出发点,在河北、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建立优秀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近100余名研究生在基地科技服务中增强了对实践的认识。此外,训练营拓展教育内容,将党建工作与科研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推进科技创新中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如学校“纳米材料与技术梯队党支部”,紧紧围绕梯队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参与梯队实验室的管理,负责梯队内部的学术交流组织工作,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梯队学术环境,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该支部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北京市优秀三好学生、1人获北京市优秀学生、1人获校长奖章、1人获北京科技大学“五四奖章”、连续5年均有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获得者。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