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去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山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怎么走?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今年1月在中山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分“三步走”。日前,他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从师资建设、机构改革、学科调整、园区布局等方面阐释了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路线图。
谈“双一流”建设
补学生培养质量和内部管理短板
问:今年1月,中大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提出“三步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目标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陈春声:“三步走”战略提出,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在科学分析了国内外一流大学发展态势,明确中山大学发展定位,在得到大量数据统计支持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我们有信心依靠目前布局在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的院系和学科的“倍增”发展,顺利实现第一步;按照与深圳市的合作协议,2019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一般来说,新校区的院系和学科对大学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的贡献,10年左右就能明显发挥作用,这样,到2035年达成第二个目标也应该比较从容;至于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将伴随着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实现。
问:建设“双一流”大学,中山大学要补的短板是什么?
陈春声:短板有两个。第一,是学生质量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比起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还是蛮大的。第二,是内部管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内部管理架构讲究直接对应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样的设置便于从上争取资源,但要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这样的架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中大近三年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就是重新建构一个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与现代大学制度更加适应的内部行政管理架构。经过三年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问:中山大学近年“三校区五校园”的布局似乎在走规模化拓展的路子。“双一流”战略要求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中山大学如何以“质量代替规模”?
陈春声: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办学,要减少招生数量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提出,中山大学老师的数量要“倍增”。教师“倍增”了,科研的空间条件(其实也包括其他的条件,如设备、研究助理等)起码也要“倍增”,所以,就需要建设新校区。我们在深圳建新校区,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我们整个大学本科生的总量是不增加的,学生不扩招,只“倍增”老师。这样的新校区规划,绝对是内涵建设,而不是外延扩张。
问:您期望中山大学理想的教学情景是怎样的?
陈春声:我们希望学生们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生均教学投入是可以比肩世界最好的大学。目前我们在“三校区五校园”布局了70多个学院,整个学科每年招收约8000个本科生,平均下来,每个学院每届学生只有百人上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过若干年,我们有了比较充足的师资,就有可能全面实行小班上课,每个教学班只有30-40个学生,选修课的学生可能更少一些。这样,老师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布置学生读书、批改学生的读书报告,有时间跟学生讨论,可以有时间和精力更仔细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可以更个性化地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
谈人才引进
今年博士“人才池”还将大幅扩招
问:增强师资力量方面,我们注意到中大的万名博士“人才池”计划。进展顺利吗?
陈春声:目前“人才池”大约有3000人,我们希望今年内还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3年合同期内,这些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专职科研人员没有教学任务,可以安心做科研。3年之后,根据研究成果、工作情况和个人意愿,其中有相当的部分会受聘副教授职称,成为中山大学的正式教师。
这个制度设计的好处是,让那些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青年优秀学者有三年时间专心致志做科研而不会受到教学任务拖累。学校从中发现优秀的教师苗子。“人才池”计划会产生溢出效应,实际上是在为广东省聚集优秀人才。
问:2016年,中大发出百万年薪招聘科研团队负责人,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吗?
陈春声:还在继续。我们专门组建了人才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优秀人才的引进与服务,成效很好。
谈学科院系调整
按照7年一个周期培养人才
问:中大去年对本科专业大刀阔斧整合,调整的幅度之大,数量之多,在国内高校罕见。新时代中大对人才的培养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春声:目前中山大学在几乎所有省份都招前1%的学生,同学们非常优秀,应该期望他们不是本科毕业了就马上就业,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长时间、更高层次的教育。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努力地在提高本科生的深造率,目标是80%的学生最终可以得到硕士以上学位。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再按照本科毕业就业的需求去设置专业,就显得没有价值了。我们的设想是,本科生招生时尽量“宽口径”、“大专业”,让孩子未来争取继续深造的时候,考研究生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是按照7年左右一个周期来做人才培养安排的。去年中大增加了800多个硕士生招生名额,今年还会大幅度扩大硕士生招生规模。
谈“三校区五校园”布局
依靠大学文化凝聚成一个中大
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南北校园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五个校园,定位发展医科和“新工科”。为何把医科和工科布局在深圳校区?
陈春声:2015年,为了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确定到深圳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形成“三校区五校园”格局,这个格局跟当前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三个最重要的增长极不谋而合。不同校区的侧重点不同。深圳校区主攻临床医学和新型工科,包括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10多个工科学院,深圳今年在创新驱动方面走在国内外前列,在深圳建设新兴工科有地缘之利。而中山大学的医科一直是精英教育,办学质量很高,在深圳发展医科,可以更好地适应深圳这个世界级特大型城市的需要。
问:深圳校区2019年启用,中大从2016年开始招收深圳校区的学生。如何实现顺利过渡?
陈春声:我们从2016年开始招收深圳校区的学生,放在广州校区培养,是为了到2019年深圳校区落成之后,有四届学生一起搬迁,还有一大批硕士生和博士生,给学生的感受是,深圳校区是一个成熟的校园。到2019年,估计将有七八千学生在深圳校区,每个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这样,深圳校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学生年龄梯度合理,培养结构完整的校园。
问:靠什么来维系“三校区五校园”是一个中山大学?
陈春声:我经常都喋喋不休地跟同事们讲,“三校区五校园”必须永远是一个统一的中山大学,这样中山大学才可能是世界一流。从去年开始,中山大学逐步实现将一年级新生全部集中在广州最老的校区(康乐园)上课,浸泡一年之后才分到别的校区。这是为了让同学们一进校就打上深刻的中山大学的烙印,这个文化基因是终身的,后面无论他到哪里去都会带着中山大学的文化印记。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