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表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中国教育在线)
看到这一新闻才想到,自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始已有三个年头,如今第一批享受该政策的学生也将于2011年暑期毕业。当时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谓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年的考生和家长们都在街长巷短的议论纷纷,一方面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可以减轻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所招生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都属于名牌大学,这样的利民政策最终使得相当一部分的考生选择了这一出路,报考了免费师范生。三年来,免费师范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已达到了3.4万人。
如今,为了提前做好这批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准备工作,以及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教育部在原有师范生免费上大学的基础上再给予他们申请免试读研的政策,让这些师范生“双免”加身,无不再次体现了国家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和重视免费师范生教育延展性、激励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的政策导向。
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农村条件差,很多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学骨干大量流出,因此中西部教育陷入了“好的愈好,差的愈差”的马太效应,优质师资短缺也成了制约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所以,国家近些年来提出了一系列大力振兴西部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而免费师范生政策也正是此政策的一个分支。政策推出时就明确规定了学生毕业后需支教两年,而根据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政策,目前90%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会都将回到中西部地区工作。这无疑对于西部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后备资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部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为他们带去一批新鲜的教师队伍。而在此基础上的免费师范生继续免试读研政策,则在提高整个师范生队伍素质的层面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按照教育部关于“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为实现培养优秀教师的目标,既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的规模数量,又要保证培养质量,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将进行实践导向、合作培养、双导师制、远程和集中结合、共享优质资源五项创新。
这些创新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想要继续深造的师范生们在上任工作之后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通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菲的业绩来争取到申请的名额。此外,2-3年的学分制在职学习和远程教育、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并最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的方式,也保障了免费师范生读研的正规性和合理性以便使这一群体的教育延展下去。
另一方面,工作一年就可以申请就读在职教育硕士的优惠政策也是其他在职考研人员考研所不具备的特殊待遇,因此这对很多想在学术上深造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安慰和激励。如果有继续读研打算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从上岗之日起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如果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有志于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同学从入学之日起就应该学精专业知识还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也许,有些人还迷茫在自己前途的犹豫中,抱怨在中西部地区环境的艰苦中,那么,作为青年一代应该具备承担起祖国重任的责任感,面对国家西部教育资源的严重稀缺应该挺身而出,可喜的是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投身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免试读研政策更是帮助他们向着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不断迈进。因此,能获得“双免”加身的师范生们就理应克服各种困难,利用自己的优势尽到自己的义务,把我国的基层教育事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加以发展壮大。
《荀子·大略》中说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的确如此,“尊师重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努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无不是这一美德的弘扬和体现,也无不是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的展现。所以,我们多么希望一批批“双免”加身的师范生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担当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使命,成为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一辈子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师和教育家!(徐晓颖)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