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问题一:专业课一般会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回答】专业课一般会问到的问题都会与专业相关,具体来说包括:
专业知识;本科学习背景与所报专业的关系;毕业论文与所报专业的关系;学术热点、行业热点、社会热点的了解与分析等等。
问题二:因为时间紧,关于复试的专业课怎么准备效率会比较高?
【答】在复试中,专业课的考查分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准备笔试,建议做如下工作:找准方向。详细了解目标专业考查的范围,指定参考书 或 建议的参考书。这方面有的学院指定,有网站上查就可以;有的学校不指定,可以通过师兄姐来了解一些内幕信息。学习要有规划与方法。这在我们的复试预习规划手册里有提到,这里不再复述。
准备面试,建议做如下工作:了解评委常问的问题,从中找出复习重点。了解自己,包括专业、兴趣等。了解对象,包括报考的专业、导师等。掌握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
问题三:专业课复习最迟什么时候要开始,以及如何进行专业课的复习。
【答】专业课建议及早准备,不要往后拖,尤其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你的专业基础比较好,如果在分数线出来之后再准备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有合理的学习规划作指导),但如果你的专业基础比较弱,那你一定要从初试估分结束之后就及早开始准备,因为专业知识是需要积累储备的,而不是突击半个月一个月就可以体现专业深度的,至于如何复习,要根据你自己的参考书目来定,建议你可以找一下懂得这门专业的人给你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规划,这样你才能有目标性的学习。如果是工作人士,虽然工作可能比较忙,但是建议你不要最后突击复习,而是可以利用工作空余时间,每日抽出一至两个小时来看一下专业书目,否则临近考试你会发现工作很忙又要复习,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这是我的建议。
问题四:专业课面试时有什么技巧?
【回答】专业课面试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纯粹专业的知识:这方面要求你做好充分知识储备;
2、能够展现专业素养的问题:比如做自我介绍,谈谈论文设计以及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等等,这些便涉及到语言技巧,逻辑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了。
问题五:专业课复试一般都什么难度的题目?
【回答】专业课复试的题目基本上会在所给的参考书目中,所以只要认真复习院校给出的复试参考书目即可。
问题六:复试时候专业课重点如何把握
【回答】这个问题很笼统,我把它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准备笔试时该把握哪些重点。这个需要你向报考专业的师兄师姐咨询一下,每个学校不一样,所以内部信息很重要。
二是面试时评委问到专业课方面的问题时,该如何把握重点。这要看评委问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评委请你谈你的毕业论文。这时你该如何把握呢?
首先,你要简要介绍你的论文情况,包括选题、资料(数据)、方法、逻辑与结论等;
其次,你一定要表明你的论文展示了你哪些能力,培养了哪些能力,而这些能力你将来的研究有何关系。
问题七:我是跨专业考的,去年面试分低了,我发觉可能老师不喜欢我是跨专业的,请问怎样才能在面试中让老师发现我的专业基础并不差呢?
【回答】你在面试中要做的,不是让老师感觉你不差,而让老师感觉你很有潜力。即心中有70,而表达有100,这在评委眼中你就有100。
解决这个问题是属于面试中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比如遇到评委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时,你该如何应对?建议你可以参照面试部分老师的回答,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八:不知道研究生院的老师们会怎样看待跨考的同学,在复试实验和面试的时候要求一般是高还是低呢?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校考生,专业课知识和研究肯定拼不过本来专业的,我该怎样在复试中表现呢?
【回答】跨专业的考生往往对于复试比较担忧,不过导师考察学生的时候主要还是从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两大方面,所以你需要对考研复试的专业课参考书目重点研读,同时要提前锻炼一下实操能力,这是很多院校看重的;除此之外你要自信,可能你非被专业学生,但是你有跨专业的背景,这对于其他考生还是有优势的,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这些优势展现给考官,这就需要你提前梳理你的优势,当然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认真备考,把最完美的自己展示给导师。
问题九:复试时本科学校不好,如何掩盖或者是扭转这个劣势呢?
【回答】1.首先不要因为本科院校不好而自卑,在考研复试面试面前,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要在复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做好专业课和英语的准备,同时要着手准备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礼仪、形象、表达及答题技巧等);
3.要想掩盖或是扭转这个劣势,首先要让自己的复试笔试过关,剩下复试面试这个重要环节,要在导师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实力,包括你的专业功底和你综合水平的体现,这就需要除了有专业功底外,要能够运用面试的答题技巧在考官面前充分展现你的优势,完美自己的展现你最好的一面,确保复试万无一失。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