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今天的我们来讲复试早知道第二讲,这一讲,我们主要针对教育学学硕的同学来谈一下,为什么复试当中我们一定要读名著?
在我们的复试考试里面,老师的最常见的是一些家常问题。他们会问一下我们的自我介绍,问问你的个人评价或者优缺点,或者问一问你的职业规划,或者问一问你本科的一些有意思的有收获的事情。这些问题之后,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几乎人人都会碰到的,那就是你读过哪些书,你对这些书有怎样的评价。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第一是我们很多同学跨专业考研,几乎没有读过哪几本书(教育学),第二是读完之后,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没有深刻的印象,第三是所读的书非常少,更有甚者,有同学直接回答老师:老师,我只读过教材,我没有读过书。
这些回答都不是老师想要的,老师最想听到的一个同学是对其中读过的一到两本书,有自己明确的评价和判断。这个问题真的是挺难回答的,在我历年的复试辅导当中,没有哪个同学把这个问题准备的很全面来参加模拟面试。都是在模拟面试当中不断地纠正,不断地老师给予学生答案,让同学们能记住老师的答案,再回答。
大家给我总的印象就是回答的太偏太乱,想到哪里说道哪里,丝毫没有结构和逻辑。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依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这本书的思想大意,观点总结。难道一本书不该去给导师汇报一下观点总结吗?或许我们是需要汇报的,但仅需一到两句话,因为观点总结,在教授们的眼中,是一个高中生或者初中生就能完成的任务,老师们并不关心这一点。
第二个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引发自己的一些较为偏激或者不正确的思想感慨。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往往我们之前没有任何准备,随着自己的随想随说,往往回答的会比较偏了。自己也能发现,但是在矫正的时候,事情就已经过去了。
第三个大家常犯的错误是我们的说话没有逻辑,没有重点,长,但没有谈到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这种没有逻辑的长谈话,也是老师对不喜欢的。
在我们复试课程中,有一讲就是专门在讲名著导读。我们会带着大家读一些教育学最常见的名著,并且针对这些名著,也针对同学们读过的一些名著来启发大家:我们怎样在短时间里面汇报一本书的感想和评价?这里面要有老师的引导,同时要有一个总的思想宗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式,因为短时间里面回答问题,只有模式才能最能帮助我们形成效果。
我希望同学们在看书的过程当中,第一,请做读书笔记。如果同学们愿意来凯程复试集训营,在宿舍集训营里带了大家的这个读书笔记,老师可以利用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来做一些升华,来做一些展示;第二,我们每个同学,不要光考虑这本书,它的观点总结是什么,而要考虑这个作者是如何表达他的观点的,整本书的逻辑思维是什么,以及这本书这位研究者主要选择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同时我建议我们教育学同学读书的时候可以扩展一下,可以读教育学的名著,也可以读教育学之外的社会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名著。因为老师不是说非要让我们读教育学之内的书,往往是看我们有没有思想性,我们要展现思想。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你同学会说:我应该读什么名著呢?一般,同学们可以自行去找相应的名著,在我们上过的外教史和中教史的课程当中,我们也谈到了不少名家所写的书。还有的同学,如果想了解现代老师们最关注的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在我们的复试,各个班级当中,在同学们一报班开始,我们老师们会发一个邮件,在我们的准备邮件里面,老师会罗列好书单。
我并不建议大家为了体现得多,而要每一本书都囫囵吞枣的阅读一下,而是要精读。精读一到两本,如果有同学时间足够,我希望大家能够读到4-5本,这样是最好的。
由于时间短暂,我们在名著方面还有很多细节要给大家来讲。在名著导读课程当中,我将亲自引领这个课程,跟大家来谈,最熟悉的几本书,也是我们很多同学最容易读到的。同时来告诉大家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进行汇报,多长时间回答完毕,我们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利用什么样的模板比较好。如何利用书中的名言来作汇报,如何利用书中的观点来进行陈述,如何找到一本书的成书思路和它的表达思维方式。
希望我们的这个课程能够很好的启发同学们,让同学们在复试当中碰到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再那么慌乱,而是有备而来。复试我们可以做到有备而来,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就从现在开始,刻不容缓,我们从初试之后大概休息一周,我们就应该进入到复试的准备当中。
好,希望同学们知道名著的重要性,往往这个问题在整个复试当中是一个“一语定乾坤”的问题,所以说,对于教育学学硕的同学来讲,请读名著吧。希望在这个寒假里是由名著来陪伴大家,让大家走过了应试考试之后,能够真正的敲开我们教育学的门,来看一看这些名家们是如何理解教育学的。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