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8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测试刚刚结束,根据大纲要求以及考试真题和原文材料,针对此次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部分的逻辑试题做出简要解析,以帮助大家明确此次逻辑测试中的典型题目的特征、要点等重要考情。
逻辑部分的试题题型多变,其中加强型题目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当然,加强型试题也属基础型核心考点。跨考教育逻辑写作教研室才春影老师告诉大家若想快速高效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其关键在于准确查找材料的论据和结论,从而快速理清论证推理链条,确保快速、准确锁定答案。
从问法上来看,此类题目的经典设问多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结论/论证/论断?此处所谓的“加强”即为支持,就是能够保证对题干论证的成立起到支持作用,是其可信性得到增强。
纵观今年真题,加强型题目总体难度较低,均属基础型简单题目,不应失分。
首先来看第28题:现在很多人很少在深夜11点以前安然入睡,他们未必都在熬夜用功,大多在玩手机机或看电视,其结果就是晚睡,第二天就会头晕脑胀、哈欠连天。不少人常常对此感到后悔,但一到晚上他们多半还会这么做。有专家就此指出,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
A.晨昏交替,生活周而复始,安然入睡是对当天生活的滿足和对明天生活的期待,而晚睡者只想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B.晚睡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当天的事须当天天完成,哪怕晚睡也在所不惜。
C.大多数习惯晚睡的人白天无精打采,但一到深夜就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十分可惜。
D.晚睡其实是一种表面难以察觉的、对“正常生活”的抵抗,它提醒人们现在的“正常生活”存在某种令人不满的问题。
E.晚睡者内心并不愿意睡得晚,也不觉得手机或电视有趣,甚至不记得玩过或看过什么,但他们总在睡觉前花较长时间磨蹭。
首先,我们简要提炼核心论证,即论据和结论。根据关联词定位及文意理解,可以确定:
论据:①现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但不是用工,而是看电视或玩手机;②熬夜之后,白天无精打采但是却依然坚持熬夜。
结论: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垴。
其中,D选项:晚睡提醒人们现在的“正常生活”存在某种令人不满的问题,说明“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垴”,支持了结论。
由上可见,题目考点非常简单,基本等同于中文的阅读理解,但要想顺利快速锁定正确答案,须注意如下两点:
1、一切论证型试题解题要点都是对论证结构的整理,这是我们顺利解题的关键所在。倘若一味心浮气躁,草草读题,那么及其容易对题目的理解过于表面和肤浅,难以深入就容易造成对论证线索的不清不楚,如此一来,再看五个选项便会感到模糊和纠结,得不偿失。
2、除了把握核心论证之外,大家还须尽量提升阅读速度,通过有技巧有规律的方式方法进行锻炼提高即可,时间越长,越有效性。
3、题目中可能会出现与我们的生活比较相关或相似的场景,这就容易使考生在解题时代入主观情绪,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大忌,比如上述试题,有些考生会选择C项,因为C项更符合大家的切身体验和想法,而使考生忽略了试题本身的结构,如此便会造成解题错误。
再看一题: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满足自己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析行为有抽烟饮水、进食聊天、使用手机、照顾小孩儿等。某专家指出,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一项统计表明,相对于酒驾、药驾、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我国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最高。
B.驾驶人正常驾驶时反应速度为0.3-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则延迟3倍左右。
C.开车时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则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正常驾驶时的23倍。
D.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开车过程中开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E.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超过1/4的车祸是由驾驶人使用手机引起的。
简要提炼核心论证如下:论据:分心驾驶的含义及常见的行为,如抽烟饮水、进食聊天、使用手机、照顾小孩儿等;结论: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此题要抓住“罪魁祸首”这个关键词,“罪魁祸首”也就是说分心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最多,A项指出“我国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最高”,加强了此观点。
总而言之,今年对加强型题目的考查都比较简单,只要大家注意理清题干论证结构,找准论据和结论,加之对选项的正确理解,同时在解题过程中避免主观情绪的代入,就可顺利解题。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