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走过了30年历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下称五道口)将正式并入到清华大学,成为一个名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独立学院。
8月16日下午,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人民银行人事司相关负责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召开,这次会议向五道口师生小范围宣布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
五道口的30年,是中国金融大变革的30年,它的毕业生“道口人”大量活跃在中国金融30年变革的舞台上,在中国金融业的版图上烙下了最深的印记。
30年的五道口在培养人才上成绩辉煌,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吴晓灵、胡晓炼、刘自强、夏斌、金琦、王巍、万建华、彭纯、张化桥、唐旭、郭田勇等等,五道口的毕业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第一家上市银行、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只基金……
五道口毕业生、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或许,五道口的历史使命将完成于此时,它的并入清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未来将成为‘五道口情结’留在我们这些‘道口人’的心中。”
外聘精英兼职老师特色曾吸引众人报考
五道口是金融圈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俗称,这是一个让众多致力于从事金融行业人士向往的机构。
1980年,刘鸿儒回到人民银行任副行长,分管银行改革。他认为,当时的许多大学,用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材,但当时的银行业改革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得市场经济又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才,于是他想到了在人民银行下面成立一个研究生部。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就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公社一个尚未启用的卫生院里正式成立。
目前和它的体制机制有点相像的只有财政部财科所。但所不同的是,五道口和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关系是并行的两个正局级部门,两套班子;但财科所的研究队伍和研究生部的队伍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它们都是靠财政拨款来维持日常的运营。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五道口一年的运营资金在1600万元左右,但是五道口名下的财政预算可能只有800万元。
在其他大学都在纷纷开设MBA、EMBA等课程招生以增加其收入时,五道口并没有这么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五道口的老师以兼职居多,没有固定的师资来满足教育部对于其开设相关学位的要求。
据了解,在国家教委还存在的时代,教委就曾向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提出要有自己的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五道口的特色就是聘请国内外业界精英做兼职教师,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不用说当时,至今都非常“独特”。
五道口在自己的一些简介中也说,完全的开放式办学是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办学之最大特色,导师外聘制、教授外聘制。
因为这样的独立特色,五道口吸引着众多清华、北大、人大、中央财经大学等这些本身就很好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选择报考五道口。
1983年到1986年在五道口念书的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坦言,“五道口的课程很实务。”“进入五道口,在和这些兼职导师学到实务和应用型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圈子中你很容易感觉到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脉搏。”一位五道口毕业生说。
但随着那些综合性大学师资力量的增强以及在本科生招生时的巨大优势,在金融学科上也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这也让五道口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张化桥就坦言当年他在五道口念书的时候很羡慕北大清华的学生,“拥有如此大的图书馆”。
郭田勇也曾说:“五道口在金融界可谓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但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确难以与正规大学相比,希望并入清华后,能如虎添翼、再续辉煌。”
一些五道口曾经引以为豪并且也是其最具吸引力的优势,比如兼职的师资等等,却成了其后来扩张的障碍,也成了学科拓展和MBA、EMBA等学位获得的障碍。
新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关于五道口即将并入清华的传闻从去年流传到了今年。记者近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央行从大局出发,决定将五道口并入清华,央行党委已经批准,清华和央行双方也签订了框架性的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可能将在五道口校庆之时。
未来,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该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并列的院系单位。
据悉,理事会将由两名央行人士、清华大学两名副校长级别的高层、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各派一名理事组成一个七人理事会。
协商合并过程中的另一个焦点是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红楼所在的五道口核心地段18亩土地,目前的归属还不清楚。
关于合并事宜,央行和清华大学在本报截稿前,均未回复关于此事的采访提纲。
30年的五道口在培养人才上成绩辉煌,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如今五道口也将完成自己特殊背景下的使命,明年的五道口毕业生,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上可能就要盖着清华大学的印章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