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技术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名额
本年度我校拟招收硕士生约2600名(含推荐免试生),录取时将视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招生名额。
三、报考条件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以及大学专科毕业两年以上(计算年限截止日期为2007年9月1日,下同)、通过八门相关专业本科课程的考试(需提供成绩单)、经审核已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含普通高校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网络学院应届毕业生);
3.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67年9月1日后出生);
4.身体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同高考体检标准)。
(二)报考工商管理硕士者,除符合上述(一)中的条件外,还应满足:本科毕业三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五年以上;或研究生毕业两年以上。
(三)报考法律硕士者,除符合上述(一)中的条件外,应为非法律专业毕业者。
四、报名办法
网上报名,网址及报名时间将于2006年9月在本网发布。
五、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可跨学科报考;报名时必须在相应的栏目内正确填写院系(所)、所报考专业的研究方向、选考科目及其对应的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
六、现场确认日期及地点
2006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复旦大学及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其中报名参加单独考试和MBA联考的考生只能到复旦大学或深圳市委党校教学点(仅受理该教学点的单考生和MBA考生)进行现场确认。
七、现场确认手续
凭本人身份证(或现役军人、文职干部证件)和学生证(或毕业证书)确认报考资格,并办理交费和现场照相等手续。
八、入学考试
(一)初试(笔试)
1.初试科目:按教育部规定,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初试科目一律调整为三门,其中第三门满分为300分,且大部分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其他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门数不变;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初试时间:2007年1月(详见准考证)。
3.初试地点:复旦大学或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二)复试
实行差额复试。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在复试阶段还须加试(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各专业复试的方式、科目及复试成绩所占权重详见本网“招生信息”栏,复试细则可登陆招生院系网页查询。复试的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九、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择优录取。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检查,未达到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十、报考医学各专业有关说明
(一)凡报考“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的考生,历届生须具有医师资格证书。
(二)本校自命题综合考试内容:(1)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药学综合: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3)生物综合:细胞生物学、动物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进化论;(4)生物医工综合: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微处理机;(5)卫生管理综合: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学、组织行为学;(6)口腔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
十一、我校部分院系提供参考书目,考生可通过有关院系网页或致电院系查询。
十二、凡专业代码后带“☆”者为国家重点学科,带“▲”者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带“★”者为自设专业。
十三、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自2007年起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现有国家拨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实施全新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其中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90%,所有研究生还可申请助学金。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将另行公布,请关注本网“动态信息”栏。
十四、我校招收单考生、港澳台和外籍研究生简章另行制订。
十五、复旦大学代码:10246;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邮政编码:200433;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电话:(021)65642673或65643991;传真:(021)65644159;Email:gs_admission@fudan.edu.cn;网址:http://www.gs.fudan.edu.cn/new/。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