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备考之路遍布荆棘,考生们要有强大的信心、恒心、耐心。而一个强有力的研友则是考生们考研之路上的友军,可以协同作战,所向披靡!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马云爸爸用实打实的血拼狂购物填满了各位单身狗们寂寞难耐的心。其实这也表明了每个人心中最原始的呼唤,不愿做独行侠。
人是群居性社交类的高级动物,无论是吃饭、逛街、看电影,都希望有个人能能与自己一起相伴左右。当然对于考研来说,帮帮认为找个合适的研友协同作战效果会更加unbelievable哟!
那么正题来了,对于研友,19的考研er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今天帮帮在此为大家补下关于研友的功课哦!
▶研友的功效:备考路上的三大助力
1.合作伙伴
备考之路漫漫,一开始决定考研后,有些考生会倍感迷茫,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这时拥有一个研友会让考生不至于在一开始就乱了阵脚。
在复习过程中假使遇到很多困惑、疑难,研友也可以与你一起交流观点,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共享院校的最新招生信息,同赴学校"踩点",使得紧张的考研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让双方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
2.莫逆之交
考研的过程必会遇到种种困难,当你觉得考研很苦很累的时候,研友会给你以新的驱动力,和你一切纾解考研中的不良情绪。
看看周围的研友,你就觉得苦也是甜的;当你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的研友都还在坚持,你怎么敢轻易放弃。
3.良师益友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而研友就能互相鼓励和鞭策。当一个人想放弃时,另一个人还在坚持努力,这必然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研友是一种良性竞争。
▶选择研友有方法
1.相似的个人经历
两个研友如果家庭背景差距太大,价值观、生活习惯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大家难以想象在两位研友奋战一上午备考之后,还要因为午餐吃什么而纠结半天。
而具有相似的个人经历的两个人会更加有共同语言,在面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也常常不谋而合,这样才能使备考的效率事半功倍。
2.一致的作息时间
两位研友的生物钟要尽可能一致,试想当你打算早上六点起床,早餐完毕后七点半就坐在明亮的自习室里开始一天的战斗,而你所谓的研友十点钟才睁开惺忪的睡眼,属于"夜战形"考生,你们怎么可能有一种并肩作战的感觉呢?
3.相差不远的考研目标
报考的志愿最好不要完全相同,也不要相差太远,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首先,要优先选择报考同专业或同院校的同学,帮帮在此温馨提示,对于专业和学校只能有一样一致。因为两个人的有一部分共同目标的人容易在精神上实现高度契合,并且更利于共享资源。但是,如果两个人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完全一致的话,就容易增长紧张的气氛,容易被对方的复习进度所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大了压力。
4.互补的性格
性格相同的人适合一起玩耍,性格互补的适合一起成长。一个悲观的人不能和一个同样悲观的人一起奋斗,那样只会两个人都变得更加悲观,会让两个人感觉人生都没有希望。
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比较弱的人,那么你的研友最好是认真努力脚踏实地的人,这样他才能够影响你监督你。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比较闷的人,那么建议你的研友是活泼开朗的一点的,这样在一些时候他才能够帮助你开导你。
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那么你的研友就应该是比你还要厉害的人,这样才能激励你引导你。
研友的选择是基于共同成长、协同作战的目标,所以性格至关重要。
▶相处之道有讲究
1.牢记共同目标
寻找研友是为了不做"独行侠",一定要切记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考研的基础上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千万不要模糊自己的目标。面对考研这个第一要务,其余统统排在后面。
2.交往方式要恰当
与研友相处时一定要注意交往方式,是每天黏在一起上自习还是相对独立、重视思想上的相依相通?以上自习为例,最好不要和研友在一个教室里上自习,这样容易将注意力放到研友身上。
又或是当你学累了想放松一下时,看到研友正在奋笔疾书,难免会产生紧张感,或者当你正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可能会忍不住想他的复习进度如何。为了大家的"心理健康",建议跟研友分开自习室。
3.异性研友更慎重
异性研友关系比较微妙,一旦"过界",可能会影响考研大计。异性之间可以削弱竞争系数,增加牢固系数。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会尽量在异性面前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一起复习考研,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潜力。
复习期间最好以学习为主,考研的压力本来就很大了,如果再掺杂上"爱情"的因素,则需要具有相当好的定力才行。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研友使备考者学习路上的驱动力,研友是镜子、是榜样、是标杆。考研要经历重重磨难和考验,一个好的研友能和我们一起共同进步,收获荣光。在此小编希望各位19考研er在备考的路上能觅得知心好友,在考研的路上所向披靡。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