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学土建的人都知道“土建老八校”,就是土建类学科基础最好的8所高校,也是最早开办与建筑有关专业的学校,最早由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学以及学科博士点的学校。被称为“土建老八校”的八所高校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类院校“老八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因为实力名气明显高于另外四所,被称为四花旦,也被戏称为“四大”;而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被戏称为四小生,与上述四所高校相对应,被称为“四小”。
同济大学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被迫停办,该校一些教师和43名学生转来上海德国人开设的同济医工学堂。学堂1914年为转来的30名土木科学生在工科内增设土木科,称为同济土木系科的开端。同济最强的,还有桥隧与土木。桥隧是中国当仁不让的老大,而土木之强,中国除清华之外空无人能超越。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创建于1926年,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程系科之一,在国内有良好的声誉,先后有27名院士和12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此学士或工作。清华大学建筑系,有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创建于1946年。近60年的时间,名人辈出。治学一向以严谨著称,重视理论,学生基本功扎实。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际交流频繁,而对于学建筑的人而言,交流比课堂上听的,书本上看的要重要的多。
东南大学
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发祥地!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创建于1923年,当时的老师有茅以升、刘福泰、刘敦桢等人。刘敦桢1922年曾经和柳士英等在上海创办第一所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华海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又和柳士英等创设了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1924年锅里东南大学时期分出去组建了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合并回来。建筑系以前最强的是中央大学,其次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组建的时候不少老师是中央大学毕业的。不过,中央大学建筑系的老师很多是清华学校毕业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建筑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了南京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的建筑系。
天津大学
前身为北洋大学,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来自重大严谨治学的校风,后辈人才不断。北京奥运场共规划师周恺、“鸟巢”中方总建筑师李兴刚、“水立方”中方总建筑师赵小均、老山自行车馆总设计师韩庆华、奥运主要场馆城建方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徐建云等均为天大毕业生。除此之外,全国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设计师中,有很多都是天大的校友。这些,都足以说明天大的实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前身是现冶金建筑学院。1985年,即清光绪二十一年的北洋大学土木系,并校于1952年的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木系),以及产检与1911年的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科、建筑艺术科(中国专科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建筑学专业)合并而成,并校初期定名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又创办于1923年。1928年的东北大学土木系和建筑系(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本科建筑系),并校于1938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西北工学院是抗战初期,由迁至陕西的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程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合并而成)。曾为冶金部直属高校。2010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入选国家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2011年9月,试办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是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出来的,1920年哈工大土木系开设我国最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后改为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又回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曾经很辉煌过,一度是教育部唯一一所建筑类专门高校,后来改名重庆建筑大学,现并入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原本叫华南工学院,在升格的风潮中,被升为大学了,得益于一批年轻如遇才华的建筑师从外国归来,频繁的对外交流,还有屡屡的在国外获奖华工设计研究院。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不少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华南的领军人物:何镜堂。
“老八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以及学科排名均在全国院校前列,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老八校”的出身是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新八校”:现在建筑学界又提出“新八校”。根据建筑学名排名,新八校是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新四军”:新八校中的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发展迅速的高校,被称为建筑学“新四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