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72.3%,上大学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选择。而许多大学毕业生为证明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多地选择考研。目前,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这意味着明年的考研大战已经拉开帷幕。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考研的报名人数是140万,2011年这个数字攀升到151.2万。业内人士预计,2012年的考研人数将会被继续刷新。
媒体近期发起网络调查,发现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偏爱热门专业、青睐名校、偏爱“北上广”大城市成为考研和就业的主要倾向。
考研动力:46%的网友为提高素质
记者从无锡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获悉,2010年无锡考研确认报名人数为4424名,2011年确认报名人数达到了4767名,今年预计会再攀新高。
考研族怀揣着不同的想法走上了共同的考研之路。本报网络调查显示,18%的网友出于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希望在所学领域有学术成就;4%的网友为了提升文凭,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25%的网友想通过考研转换专业,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46%的网友为了提高素质,用学历增添自己就业的砝码;7%的网友因为就业压力大,以考研来曲线就业。在这群人中有来去匆匆的“酱油族”,也有执著奋战的“钉子户”;有“迫于生计”的落难户,也有“追求时尚”的跟风族。
在媒体的网络调查中,在职考研族人数高达42%,辞职报考人数占比33%。记者就考研目的随机采访了一些报考的同学。小程是无锡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年来单位新进了多名研究生,本科毕业的小程虽然觉得“工作内容本科生就能做”,但新人的高学历还是让她有点hold不住,“想想还是读个研究生吧,毕竟在我们这个系统学历还是很有用的”。南京大学(微博)2010届本科广电系的小武,重回学校逛跶之时给记者发了个消息,“今儿一直在学校里面转悠,感觉很复杂。工作的人们一直扛着隐忍,学校的大集体生活直让人羡慕。大家都在奋斗,女人味,国际范,公务员,这才是生活。”逛跶结束,小武辞去苏州广电的工作,加入了考研大军,“我还年轻,不想就这么过”。
在江南大学的一处自习教室走廊,记者采访了多名考研学生。工业工程系的小金说,“我们班大家都在考研,反正我也不急着就业,那就考一个呗。”数字媒体系的小章说,“还不是为了就业嘛,工作不好找,本科生工资还那么少,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刘则说考研是因为就业难,父母家人都希望自己考研。小刘说,我们文科找工作难,找专业对口的更难,我总不能成为“毕剩客”吧。也许等三年,经济形势好转了,我们找工作容易些。
考研去向:75%的网友钟情一线城市
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是考研族两大纠结点。苏州大学广告系的小任决定报考南京大学经济系,“我对文科一点兴趣都没有,当初是阴差阳错地‘被文学’了一把。我大学四年学得很痛苦。”对于跨专业的考试难度,小任说,转考经济系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学。由于文科数学要求比较低,为了考研,在本科期间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就是数学。“为了备战考研,我现在几乎每天学习12个小时,比高三那会还要刻苦,不过非常充实。”
对此,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师陈国安表示,跨专业考研的风险较高,可能未必会有高收益,涉足喜欢的领域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但如果对所跨专业了解得足够深,并且有能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在通向目标的条条大路中,考研算是条阳光大道。
江南大学景观建筑系的小李表示,一直渴望能进“985”高校继续学习,因此考研首选为东南大学,“毕竟985高校的师资条件更好,何况这里的同学以后就是不错的人脉”。南京大学广电系的小孙决心奔赴香港浸会大学(微博),“经过四年的南大生活,说走还真不舍得,不过浸会大学全英语授课,学位获得内地及国际的认可,我去香港会有更前沿的媒体理念、更给力的实践机会”。
在本报网络调查中,优先考虑的读研高校所在地,75%的网友投票给了一线城市,25%的网友愿意去二三线城市读书。江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小张已将考研方向瞄准了上海戏剧学院,“魔都就是不一样啊,戏剧、影视同城活动多,可以和圈内人多学习交流。上海实习机会也比较多,读研三年可以攒多少资源和人脉啊?”苏州大学新闻系的小李在QQ上扮了个鬼脸表情,“做新闻北上是王道,看我师姐在北京媒体做得风生水起的。毕竟在北京哪怕是再差的条线,那也是国家级单位”。
考研提示:最重要的是理性选择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师陈国安表示,考研最重要的是理性选择。选择专业和学校,参考人数、过线人数、实际录取人数等都是重要的参考,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分析这些院校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他建议同学们多考察目标院校近年的毕业生就业层次和薪水变化状况。
陈国安老师说,考研不会改变命运。事业的成功来源于准确的定位、综合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勤奋等诸多因素,但决不来源于考研。学校商业化、学历商品化、学识泡沫化、教育功利化催生了学生功利化的选择。考研族扎堆考名校、读热门专业、去发达城市,会导致教学资源、供需关系等方面的失衡。考研的优势在于学历高、知识面广,但研究生拿到文凭找到工作,工作能力是否变强?不一定。如果考研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拿到更高的薪酬,这并不是科学、理性的选择。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