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7年考研国家线预计在3月15日公布。在此之前,2017年考研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已经开通。什么是考研调剂,如何申请考研调剂?小编整理2017年考研调剂基本要求和考研调剂申请流程如下:
何为考研调剂?
教育部规定,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
考研调剂的时间?
通常从考研国家线公布次日开始,一直持续到至5月初结束。
考研调剂基本要求
初试成绩符合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但在原报考单位没有复试资格,可以申请调剂。能够参加调剂的考生一般是指通过了当年国家教育部划定的初试分数线、具有复试资格而在第一志愿学校没有复试机会的考生。
解读:
1、初试成绩满足国家基本分数线,但未达到第一志愿院校分数线要求,这个分数线要求不仅包括总分,还有单科分数线。
2、参加第一志愿院校复试后被淘汰。由于目前很多院校实行差额复试,会有部分考生参加了复试却没被录取。这部分考生可进行校内相关专业调剂或校外调剂。
考研调剂常见类型
1、考研调剂步骤
第一步:符合条件的考生网上下载并填写调剂申请登记。
只有参加全国统考并上了招生单位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调剂的机会; 考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西部院校或者往年调剂名额较多的院校上。因为西部也有很多好学校,由于报考的人数较少,所以被调剂的希望相对较大;在写调剂申请时应注意简洁明了,可以附带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学术成果。有些考生的调剂申请内容过于庞杂,甚至把懊悔自己在考研时状态不佳这样的话都写上了。对申请调剂者来说,最关键的是知道院校的空缺信息,并让院校知道自己的调剂要求。
第二步:拟调剂考生将申请材料寄送给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
拟调剂考生应多份寄送申请表,以提升被调剂的机会;尽早与拟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取得联系,第一时间获得调剂信息。
第三步: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审核后发接收调剂函至考生原报考单位。考生应与招生单位研招办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调剂情况。
第四步:拟调剂考生向原报考单位申请调剂
第五步:原报考单位同意并转寄报考资料。
第六步: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接收拟调剂考生的报考资料。
第七步:调剂考生参加复试。
由于现在实行差额复试,有一小部分参加复试的考生不能被录取,因此大家要重视复试。考生的专业知识、科研潜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是复试考查的重点。在复试的前期准备中,信息搜集是最重要的,如:复试的时间、地点、考官等情况;复试的内容、范围及考查方式;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学术动态及其导师的学术观点等。复试是考生全面展示自身形象和气质的最好时机。因而考生要注意表达技巧,态度要真诚、从容,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良好素养。
第八步:研招办调档
第九步:录取
2、网上调剂流程
详解:
1、登录: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密码,请使用“忘记密码”功能,输入相关信息来找回用户名或密码;
2、查询:考生在填报调剂志愿前需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或其它途径公布的调剂要求,登录调剂系统后可查询各招生单位的专业缺额信息;
3、报名:通过调剂系统选择已发布缺额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填报调剂志愿(可同时填报两个志愿);
4、复试:提交调剂志愿后,招生单位将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通过调剂系统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
5、待录取: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考生必须在招生单位要求的时限内答复是否接受待录取,否则招生单位可随时取消“待录取”;一旦考生同意“待录取”,在未征得该招生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再接受其它单位“待录取”;
6、复试没有通过:此类考生仍可继续填报调剂志愿;
注意事项
考生填报调剂志愿的时候,联系方式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主动联系考生的一个重要方式,请认真填写随时可联系的电话。
①参加网上报名,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并且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统考、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以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均可参加网上调剂;
②考生在网上填报调剂志愿时,选择调剂的招生单位、专业门类与自己的考试成绩必须符合国家的调剂政策;
③被某招生单位设为待录取的考生,需在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状态;
④未网上确认接受复试通知的考生不能被招生单位设为待录取(一志愿考生例外);
⑤只有上线考生方可查询由招生单位设定的缺额信息,填报的调剂志愿必须是招生单位设置缺额的专业;
⑥请调剂考生注意浏览各招生单位公布的调剂方法和复试通知;
⑦请考生与招生单位密切联系,及时完成网上确认。
如何提高调剂成功率
1、注重信息的搜集
等待考试成绩的时间里,考生可以搜集下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在全国有哪些单位招生,入学考试科目的招生专业在全国有哪些单位,以便调剂开始时,关于这些院校的调剂信息或是专业招生情况,以便联系,申请调剂。
时刻关注网上信息。2014年考研复试分数线的发布基本都集中在3月份,不过有些院校2月中旬就已经公布了分数,并开始发布调剂信息。考生要保持警惕性,时刻关注网上发布的考研信息。
2、及早下手,抢占先机
当知道自己的成绩达到分数线后要经常和所报考的招生单位研招办联系从而尽早知道自己能否参加复试,或是自己参考所报学校所报专业历年的复试线,如果觉得希望不大即可着手联系调剂院校。
3、网络查询
很多网站都开通了调剂平台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新的高校调剂信息。此外,也可以通过各院校的研究生部网页,现在很多院校都有网上调剂信息登记系统,登陆系统提出调剂申请即可。
4、电话询问
选定几所有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向他们的研究生院打电话获得最新信息。
5、导师资源
如果你和报考专业的导师有比较良好的关系,导师愿意帮忙的话,可以请求他们为你介绍其他的学校或导师。这种成功的机率还是比较小的,一般导师处于同情和惜才的心理都会帮助你。
若有中意的接收单位,应及时向该单位表明调剂意向,请该单位研招办及时发函与你的报考材料所在招生单位(一般是你所报考的第一志愿的研招办)取得联系,索取你的报考材料。在材料转寄期间,考生应该经常和两招生单位联系,了解材料寄发和接收情况。
另外,留心自己所报专业各院校的复试时间。若是觉得复试表现不好,可以尝试联系下尚未开始复试的学校,看能否有机会参加该校的复试。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自2006年开始,所有需要调剂的考生都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自行联系调剂的考生也要通过网上补报调剂志愿。
6、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考生在投寄调剂申请时要分清重点,表达简洁中的。不要过多写无关内容,如你的经历,兴趣爱好等等,但是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学术成果是可以附带介绍,这可以让接收院校加深对你的了解,同时能增加调剂成功的胜算。对申请调剂者来说,最关键的是知道院校的空缺信息,并让院校知道自己的调剂要求。
考研调剂常见类型
1.同院系不同专业方向之间调剂
在同一高校的同一个院系里面,不同的专业方向由于就业前景、学习难度不同,报考的人数可能存在较大区别。比如,法学院(系)的法理学、法制史专业,经济学院(系)的经济史专业,历史学院(系)的考古专业,哲学院(系)的逻辑学专业,即使在名牌大学,这些专业的报考人数有时候也并不是太多。那么,如果你在复试中被这些院系的其他专业刷下来了,就可以选择调剂进入上述稍稍冷门一点的专业。这种情况下不仅专业跨度不大,还有优先录取的优势。
2.同学校不同院系之间调剂
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院系之间虽然专业划分明显,但是往往有交叉的地方,比如在人民大学,能够提供经济学教育的学院有财金学院、商学院、公管学院、经济学院等。同样,你若在报考院系的复试中被刷下来,你所报考的高校的其他院系或许有接受调剂学生的需求。所以,你需要先把报考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了解清楚,然后留意是否有调剂的机会和可能性。
3.不同院校之间调剂
有些学校、研究院所由于不够知名、位置较偏或者宣传不够,报考人数往往有限,并不能满足招生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校往往会对外发布详细的调剂计划和调剂条件。某些学校还会点名招收一些知名高校的落榜考生,或者直接在知名高校里设置调剂办公点。
4.学术型向专业学位调剂
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学费昂贵,并且一般享受不到公费和奖学金的待遇。
考研调剂注意事项
①参加网上报名,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并且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统考、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以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均可参加网上调剂;
③考生在网上填报调剂志愿时,选择调剂的招生单位、专业门类与自己的考试成绩必须符合国家的调剂政策;
④被某招生单位设为待录取的考生,需在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状态;
⑥未网上确认接受复试通知的考生不能被招生单位设为待录取(一志愿考生例外);
⑦只有上线考生方可查询由招生单位设定的缺额信息,填报的调剂志愿必须是招生单位设置缺额的专业;
⑧请调剂考生注意浏览各招生单位公布的调剂方法和复试通知;
⑨请考生与招生单位密切联系,及时完成网上确认。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