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面试组成。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一般包括外语、政治、专业课等。
全日制研究生:即周一到周五即正常工作时间上课的研究生,概念基本上等同于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脱产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最后能够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两种证书。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全日制研究生有所不同。在毕业时只能获得毕业证书。
跨专业考研:考研是大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人,为求得自己的完善,或是为了规避残酷的社会竞争,选择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方式。而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考研目标,进行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
研究生入学考试预报名:考研预报名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预报名是为10月份的正式网上报名分流一下,避免10月份的正式报名网络太拥挤。如果预报名完成后,不再修改相关信息,这次预报名就是有效的,如果你还想修改相关信息,可以在10月份正式网上报名期间加以修改。
学术型硕士:学术型硕士重视学术理论研究。中国的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的。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研究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考研调剂:教育部规定,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于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
英语一和英语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会考察英语科目,而英语考试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一般来说学术型硕士考英语一,专业学位硕士考英语二,相对而言,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两者在大的题型上都是一样的,包括完型、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小作文以及大作文,但在题型难度和具体题型设置上有所不同。
数学一、数学二与数学三:考研数学科目的考试又被细分为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数学一是报考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科的学生考,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内容最多,而且题目偏难。数学二是对于数学要求要低一些的报考农学、林学等的学生考,考试内容只有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考试内容最少的,而且题目较数一容易。数学三是报考经济学、管理学等方向的学生考,考试内容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高数部分中,主要重视微积分的考察,题目的难度不比数一简单多少。
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考查范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考研复试:考研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生是否能最终入选,是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初试分数线下来之后,各高校招生办公室就会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考试情况再确定一个复试分数线,确定之后会及时会通知那些满足复试条件的考生来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复试主要内容包括英语口语、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及心理素质等,其中比较影响考生的是英语口语和专业方面的考核。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