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的选择是升学的重中之重,有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也有的同学更多的看中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前景。所谓的“热门专业”,也通常是具备挣得多、易就业等属性的专业。那么,到底哪些专业最有“钱”途呢?本篇给大家列出了Top1-Top5的专业,快来看看吧!
NO.5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毕业生是武能工地搬砖头,文能墨室画中屋,可谓是文武双全的艺术家。而且涉及方面较广,所以就业是非常容易的。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建筑学就业的面也非常广,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结构师、工程监理等,只要跟建筑扯上关系都可就业,最起码当个高学历的农民工薪资待遇也是很不错的,而且近几年随着海外工程的开发,建筑师输出也是一个途径。
就目前而言,就业三年年薪约为6—8万,5年约为8—12万,10年以上约为30万+,如果能达到总工程师的话100万+不是梦想。
NO.4法学专业
近年来,法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但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就业率在75%至85%之间上下浮动,实际就业情况并非与填报时一样“火爆”。随着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公、检、法等单位人员逐渐饱和,近年来,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但是相对于来说因为基数大,所以就业人数还是不少的,如果能通过全国司法考试,那就业率可以保持在99%以上。
因为专业特殊性,就业相对集中多为公务员、律师、公司法务人员、其他相关领域,其中律师是很多年轻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个领域,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
NO.3外语专业
如今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可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却是一枝独秀,就业率达到近百分之百。外语学习的不断升温使得社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外语培训课程,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在上海市场,在长三角很多经贸发达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为什么外语这么火热呢?
原因有三:第一是经济国际化,中国不仅走出去了,其他国家还走进来了,这就需要很多的翻译人才,就拿阿语来说,一个普通的毕业生在珠三角月薪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一万;第二是国际赛事在我国举办越来越多,不仅官方需要办事人员,就连一些游客也需要翻译;第三就是出国热,现在国人经常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每年出国人次将达到13亿。说不定还有机会成为习大大或者克强叔叔的专业翻译人员。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NO.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作为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谓是时代的宠儿,上到宇宙空间的开发,下到现在人们离不开的手机,无不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由于其涉及面非常广,本专业毕业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就业,现在不管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几乎都有这个专业。一般称之为“程序猿”或者“程序狗”的都是这个专业或者跟这个专业相关的。
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领域较多,如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或者是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等等。薪资也是不一,年薪从三万到三十万不等,相对来说,北京的需求量最大,就业薪资也可以达到6000。
NO.1金融学专业
现在最好就业的专业当然要属金融学了,在业界有着最有“钱”的专业之称。金融学是一门和财富打交道的学科,因此金融学这个“闪闪发光”的招牌吸引着数不清的人们的奋然前行。
金融学就业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并且安全系数高,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可以选择外还可以选择财务、审计、评估、企业融资、担保、信托等细分行业。去年12月份证券行业实行了一段时间“熔断机制”,创下了上班15分钟就下班的记录,上班刚泡好茶就下班,因此证券行业也被人们戏称为“2016年最幸福的行业。”
但是要选择金融学专业,最好英语能过6级,数学和计算机也要好。金融是很讲交际沟通的,所以内向的人就不要学了。虽然这个专业就业薪资较高,但是门槛也高,尤其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硕士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据说清华毕业的硕士,在金融行业就业,年薪可以达到17万+。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