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公共课从来都不是你的强项?或是考试中的偶然失误导致高分却未能公共课单科过线?然而是金子从来都是会发光的,就算你的公共课不合格,专业成绩突出可破格参加复试!
▶“破格复试”政策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考研有一项重大变革:
对初试公共科目(政治、外语等)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的复试(简称破格复试)。这就意味着,对于那些志在科研且能力突出,但是英语或政治成绩略逊,或只是在初试中没发挥好的考生,也有了被录取的机会。
教育部强调,破格复试应优先考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以及国家急需但生源相对不足的学科、专业。对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专业,招生单位要积极做好调剂工作,不得单纯为完成招生计划或保护一志愿生源而降低标准进行破格复试。
▶申请破录条件:
一般条件:政治或外国语分数不足且分差较小,但业务课(对大数人来说指的是数学和专业课)和/或总分成绩很高,且在相关领域有突出表现者。
解读:
a.百分制的科缺分往往不多于三分,基本全部学校均不超过5分。
b.业务课和总分很高,一般指的是业务课140分以上,或单科排名前10或5,总分排名前10或5;有的学校仅要求总分很高即可。
c.相关领域突出表现指的是本科期间有发表论文,授权专利(一般公开专利是不行的),高等级竞赛获奖。也有些学校采用招生所在院系评审的方法,即系负责人或相关人士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使得项目经验丰富的考生得以符合。
▶破录考查方式:
研究生录取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差额排名录取,一般破录有两种考查方式。
①破录进入复试,则以原总成绩进行加权排名;
②破录进入复试需要总成绩以5:1或3:1等比例进行补偿,即所谓的补分。
很明显,方式一更有利于破录考生最终录取,但另一方面,从人情世故来看,如果导师愿意配合考生完成破录手续那么应该也会想尽办法录取该生的。所以补分与否实际上并不很重要。
▶破录相关流程:
一般流程:需要考生申请,2-3名正高职称(教授,研究员)同意推荐,拟报考导师签字同意接受,系主任签字。上报所属教育部门批准方可生效。
解读:步骤繁琐,但如果考生素质够硬,也是会不遗余力的去做,往往是可以走通的。另一方面也看出,目标导师影响力越大,破录机会越多。
▶读研成本:
破录生是属于计划外招生,所以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待遇。也就是说是没有每月补贴且自付学费的。导师是否会给予补贴就看情况了。此外双证都是一样的。
注:14年研究生奖助学金调整以后政策未知,具体的相关政策请咨询报考的院校。
▶注意事项:
①合格生源(含调剂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一般不再进行破格复试。
②破格复试考生不得调剂。
③各招生单位破格复试的录取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招生计划的3%。
④破录时招生单位特别要明确并公开破格复试的条件和程序。
▶专家解读&考生热议
1.支持:改变初试一刀切。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仝允桓是前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现任国务院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他表示支持教育部此举。
“以前考研对初试成绩一刀切的要求,其实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公平竞争嘛。但这样虽然规则统一了,容易识别,但其实并不适合选拔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对MBA、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来说。比如说你是个老记者,考政治、英语肯定考不过本科刚毕业的学生,但能说你的能力不足以读新闻硕士吗?”
2.呼吁公开实施细则
东南大学经管院仲伟俊教授对于“破格”复试的新政表示支持,“不过政策出台后,有多少学校敢于尝试是个问题,因为一旦开了口子,有了调节的余地,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高校实行“破格复试”时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明确公开的细则,“比如有的学校理工科多,数学不能降低要求,但可以对英语适当降低;有的学校文科比较多,对政治英语要求高,数学可略降一些。”
第二个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公布实施细则后,哪些同学是破格参加复试的名单应该公示,破格的条件应写明。
3.操作不透明,容易钻空子
政策中几处表述‘略低于’、‘特别优异’等表达得特别模糊,让人感觉其条件和程序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担心会出现不透明,不公平的现象。希望规则和程序在具体实行的时候会越来越完善。”
▶小编有话说
①不要把过多希望都寄托在破格复试上。因为破格名额很容易受到社会质疑。还是要抓好政治和英语。
②目前不少高校还未实行“破格复试”这一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出台不过一年,高校破格复试制度有待完善。
③大家要理智看待这一政策,符合条件的尽力争取,不符合的也不要浪费精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