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组建了“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学科,并经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2000年,以该学科为依托的“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2年1月,该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
5年来,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整个学科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研究方向:巩固提高 拓展加宽
该学科立项建设时,设立了现代汉语、汉语史和汉语应用3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的现代汉语方向,在国内仍保持着学术优势。在汉语句法机制、汉语句法逻辑、形式语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小句中枢”、“句管控”、“两个三角”的学说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和完善,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研究风格。汉语史方向根据已有基础,合理规划和积极组织汉语词汇史和汉语语音史专题研究。在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机制、汉语词汇与古代文化的互动共变关系、东晋语音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了稳步提高。
对于应用研究方向,着力于拓宽加深,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新的学术优势。该学科的汉语应用方向,立项时偏重于汉语母语教育研究,立项后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拓展。一方面是汉语教育研究,由大学拓展到中小学,由对内拓展到对外,由汉语拓展到双语和汉外语言对比。为了加强语言教育研究,该学科还招收了“中外语言对比”方向的博士生,以培养高层次的专门研究人才;建立了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并得到国家汉办支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对外汉语教学规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对外汉语考试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基础建设,分别跟国家语委、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建立了现代汉语动态语料库和汉语方言资料库。此外,受教育部语信司委托,该学科还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负责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实时监测,下载并分类储存网络语言材料,建立超大规模的网络媒体动态语料库;对下载的语料进行自动筛选、统计,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动态变化,定期发布观察分析结果;对网络语言规范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咨询。
学术团队:外引内培 文理工交叉
“外引内培”是该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外引”是从国内和国外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比如,2002年引进了36岁的博士生导师储泽祥教授,2003年引进了美国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41岁的徐杰教授,他们都是在学界有相当影响的青年学者。“内培”是自己培养留用博士和博士后,或通过不同方式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该学科先后选留了8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充实到不同的学科领域。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支持青年教师在本校或国内著名高校攻读博士,或做博士后。二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访学进修。
该学科还注意集结各方面人才,吸收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者充实队伍,组建一支文理工交叉的研究团队。比如,外语专业的陈佑林、黄忠廉教授,计算机专业的胡金柱、何婷婷教授,古典文献学专业的高华平教授等,先后加盟该学科,承担学科项目,进行中外语言对比、中文信息处理、汉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学科人员的加入,使该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拓展。
人才培养:重视素质 提高能力
该学科一向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曾培养出李宇明、萧国政、徐杰、蒋平、储泽祥、李向农、吴振国、汪国胜等一批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得到学术界的赞誉。
该学科先后增设了“中外语言对比”和“中文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从汉语、外语、计算机等不同专业招收博士生,与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导师合作培养。现已招收3届学生,他们都在从事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
在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上,该学科实现了两个拓展:其一,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科学学位教育拓展到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了多届教育硕士,还开办了三届高师班。其二,由中国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外国研究生教育,5年里,先后招收了新加坡、越南、韩国、泰国、蒙古、俄国、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47名留学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特别是,该学科从2001年起,与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合作,联合开办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班,为新加坡培养高层次的华文教师。现已招收3届,毕业1届,培养质量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5年里,该学科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著作32部,在《中国语文》、《方言》、《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中国语文》7篇,CSSCI论文110余篇。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