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自新中国诞生以后,我校即成为中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教育的中心,政治教育系从1953年起即培养本科生,为高校输送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雄厚的基础。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受到全国高校的关注。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作为先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起步相对较早,上世纪末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方向的博士生。我校是全国首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是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单位,也是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
5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传承历史沿革的同时,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发展创新该学科内容,形成了该学科的鲜明特色。
特殊历史传承 特色研究现状
我校是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虽然是我校首次招收博士生的学科,但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与优势。首先,较之全国其它高校,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积淀较为厚实;其次,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础扎实,学科支撑条件良好,产生过一批像高原、陶军、陈铁等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雄厚的基础;再次,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早,所取得的成就也较为显著,已出版的有关马克思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12部、学术论文120余篇。
在发展中,该学科形成了具有特色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成果丰富。
研究队伍整齐,梯队合理。研究人员学历学位层次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在年龄结构上形成老、中、青梯次合理得当。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林剑、叶泽雄、张耀灿同志均长期从事相关方向的研究,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理论成果,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紧扣时代需要 明确发展前景
该学科点在研究中一直紧紧把握时代的步伐,将理论研究与时代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充分认识到国家的需求和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国家对于该学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为了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的核心和首要任务。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和专业的建设。
(3)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也是帮助人们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领会其精神实质,引导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作到真学真懂真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求。
学科点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学科点的建设。我校在该学科上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建设在全国已形成特色与优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规律与方法的研究上已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在这个研究方向上起点高。
其次,在马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如果将已形成的思路具体化、逻辑化,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逻辑结构体系,并进而形成一个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学派。
再次,进一步发扬该学科点已有的特色与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的研究与解读,力争在文本的研究上出一批成果,并将该学科点打造成全国经典文本研究的中心与基地之一。
合理培养人才 注重学术交流
该学科点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夯实基础,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生培养体系;
(2)拓宽视野,强调博大与专精相结合的治学精神,不求虚名,务实踏实,从每门课程的教学、作业、练习到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直到答辩,制定导师负责制,建立学科点全体指导教师共同论证、审定的制度,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3)强调从问题研究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指导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所形成的学位论文,要求注重对经典著作的引用和深入解读,论述之中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
(4)要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引用的文献要有权威性,同时必须核对原著,一丝不苟。
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使该学科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迄今为止,已招生6届,共28人,已获博士学位的7人。已获博士学位的7人都已成为学有专长、治学严谨、勤奋务实的专业人才,他们均在该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并成为各单位的学术骨干。该学科还非常注重同其他研究点交流,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扩大了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该学科点国际或地区间学术交流活动也颇为丰富,同英国对外文化委员会、美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日本东北大学、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之间有一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此外到欧美、日本等地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者达十几人次。
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该学科点自2001年至2006年期间出版学术著作21部,发表学术论文213篇,已完成各级各类项目21项,在研项目58项,所获经费312.7万元。获奖12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武汉市二等奖3项。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