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公告
一、基本信息学校代码:10524
2017年我校共有76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欢迎报考!
二、请慎重选择第一志愿
我校2017年招生专业较多,请结合个人志向、备考情况、专业要求慎重选择第一志愿报考专业。
三、报考条件
1.请查阅我校的“招生简章”。
2.特别需要注意的情况: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可以报考,但在录取当年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我校不接受已修满规定学分、申请提前毕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报考。
(2)我校目前不同意本校在读研究生报考2017年硕士研究生。
(3)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列为统考生。
(4)我校各类人员均需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组织人事部审核后方可报考。
(5)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要求请查阅我校招生简章。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考生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
四、报考点的确定
1.武汉市内报考我校的考生只能选择中南民族大学作为报考点。武汉市外报考我校的考生按照当地省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原则就近选择报考点。
2.省内报考我校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必须确定我校为报名点。
3.其他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4.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报考点的确定原则上与统考考生一致。
五、报名流程
请查阅相关报考点的报名公告(须知)。
特别提示:
1.报考资格的全面审查在复试时进行。
2.考生须诚信考试。
3.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考试安排
1.2016年12月15日-12月2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设在标准化考场进行,并实行刷二代身份证入场,没有二代身份证的考生一律不能入场考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6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4.考试科目(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4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5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5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6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七、同等学力人员的范围
1.获得高职高专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截止2017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2.本科结业生;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也须加试。
八、“双少”考生的含义
报考我校的“双少”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是少数民族,并且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户口均在民族自治地方。
2.必须是在职人员。
3.复试后、录取前必须与所在工作单位签署协议书,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现场确认时打印的“报名登记表”原件及工作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
4.“双少”考生不办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转移。
5.“双少”考生可按全国单独划定的录取分数线录取。
6.如实填写少数民族成分和毕业后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定向就业考生方可享受照顾政策。
九、特别提示
1.通讯地址是指省(市、区)/地市区/县市旗/乡镇/街村详细地址。
2.联系电话必须是正在使用的,经常处于开机状态。
3.考生档案所在地是指人事档案所在地,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档案一般在就读学校。
4.填写文字信息时,既要清楚明白,又要简明扼要。
5.我校不允许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课辅导班。
6.我校不准许在2016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人员报考。
7.新生需在录取前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8.请务必养成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9.其他事宜,以考试院的规定为准。
10.招生咨询电话:027-67843396/67842123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