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领域简介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针对国家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高层次口笔译人才而批准实施的全国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3月30日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写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这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英语口笔译人才。应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口笔译的基础理论,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解决口笔译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三、研究方向
1.文学翻译
2.商务翻译
3.新闻翻译
4.会议翻译
5.商务口译
四、学习年限
脱产(全日制)学习,2年。
五、培养方式
积极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中,应明确强调翻译实践能力德培养侯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必须贯彻教学的全过程。
由既有理论水平,又有来自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且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优秀专业人才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并积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考评等工作。
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实践教学是翻译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本专业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时间为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翻译工作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翻译职业背景。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详见附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七、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必须联系翻译领域实际,结合自己本职工作、特长及兴趣,选择本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2、课题报告会
选题完成后,要按规定撰写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要全面阐述该选题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解决路径。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一)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二)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和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三)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4、论文评审与答辩
(1)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攻读全日制翻译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4学分,达到毕业规定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