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热能工程*(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博士点)
本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建有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烧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正高职1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85%;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4人、省基金人才专项 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目前在校硕士生、博士生50名左右,每年招收硕士生20名和博士生10名左右。多年来,该学科在煤的清洁燃烧与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电站锅炉污染排放与控制技术、电厂优化运行与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热力学理论和应用及传热传质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02-2006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 549篇,承担科研课题112项,经费6577.7万元。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3 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项。培养各类人才239人,其中相关专业本科生154人;授予博士学位14人,授予硕士学位7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本学科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在低品位能源技术方向上,加强低热值废弃物的焚烧发电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基于热声理论的低品位热能利用新技术,为我国城市生活环境治理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保持本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在电厂优化运行及故障诊断方面,加强热工过程监测与自动控制方向的研究,开展将现代控制理论、仿真科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理论应用于电厂自动控制,与工业锅炉控制研究试验,在大型电厂中推广应用,并用于中小电厂改造,扩大研究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争取先进地位。在电站锅炉污染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开展:电站锅炉硫污染物的生成、迁移及复杂反应过程;研究煤及废弃物燃烧过程中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及迁移转化规律;炉内再燃脱硝、烟气SCR法脱硝、电化学辅助烟气脱硝理论及技术;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争取在湿法脱硫及多种污染物同时脱除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保持本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在代油燃料技术研究方向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洁净配煤技术和水煤浆燃烧发电技术,开展浆体燃料的气化等研究,继续保持本学科方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十五期间,已培养出博士65名,硕士171名,其中2位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2004年度、2006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本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积极研究和探索,“瞄准能源学科前沿,构建一流导师群体,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获2005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生主干课程:
高等流体力学、高等传热学、现代热物理测试理论与技术、动力工程数值计算、现代控制理论、高等燃烧学、燃烧流体力学、低污染燃烧理论与技术、电厂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大型汽轮机的优化运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片微机应用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燃烧污染与治理、生物质与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洁净煤技术、 流化床燃烧、气化理论 、热力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热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热电联产与节能技术、热能测试与控制技术
学科带头人: 倪明江 教授
学科点负责人: 周俊虎 教授
联系人: 邱坤赞
联系电话: 0571-87952066
电子邮件地址: qiukz@zju.edu.cn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