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1年考研过去了近半年时间,回忆当时,大家对考研阅读的都感慨唏嘘不已,但事实上2011考研真题的出题手段和出题策略却都可以在以往阅读中找到明显的对应。那么如何摆脱对考研英语阅读的恐惧,考研英语阅读到底该如何取胜?如何才能克服英语难关?下面一些经验和做题方法自认为不错,分享共勉。
考研阅读与四六级的关系
许多应届的同学都没有考研经历,但大家一定熟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以,我们从熟悉到陌生说开去。在我的母校华科,四六级的高手很多,但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四六级高手却在考研英语上遭遇了滑铁卢。事实证明,四六级英语与考研英语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当然也不存在谁难谁易的问题,因为它们考察的重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四六级考察英语能力而考研阅读确侧重于考察逻辑。很多朋友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四六级找到答案就能对,但考研找到了也未必能对,更夸张的说法是都翻译成中文了也做不对,真有点高考(微博)科技文阅读的味道,选项中有太多的干扰元素。这是基于考研的选拔性而定的,对于研究生而言,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做学术研究看论文,而看论文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分解出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等。基于以上分析,面对考研阅读,我们不能因为考四六级考试时高歌猛进而懈怠考研英语,我们也无需因为四六级考试的失利而背负巨大的心理阴影,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考研英语一切从头开始!
考研阅读思维探究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考研阅读的全部来自英文五大报刊(Time、TheEconomist、Newsweek、Science、U.S.News&WorldReport)。星火英语每年会专门出一本《考研英语五大题源报刊阅读150篇》的阅读资料,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花时间看看,也许考研过程中能碰到原文。在这里提及出处是为了强调阅读选文的作者来自欧美,文章的思维都是美式思维,故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美式思维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这就需要简单介绍下东西方的差异:
差异1:东方文化求同;西方文化求异
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喜欢追求新颖的观点,也许这种新奇的观点特别的荒谬,但西方人愿意花心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也许这种证明很荒谬,但在他们的文化中,这就是主流文化。在东方文化中,我们讲大局与传统,另类的东西往往受到排斥,所以一些非主流往往遭到大家的抵触。因而我们在考研阅读中碰到怪异的主题和荒诞的观点,大家不要先入为主的排斥,作者的观点应被临时当作“真理”,大家也做做非主流吧。
差异2:西方文化逻辑思维;东方文化跳跃思维
在考研阅读开始,我们要强调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中国文章的意识流,也不同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西方思维必会保持文章形体的逻辑性,每句与上下文都会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或总分、或主次、或并列。近年考研阅读多为议论文,一些常用的论证方式大家也需了然于胸。于是在我们的考试中,碰到需要结合上下文的问题,就需通过这种逻辑迅速做出判断,也许有人认为做这种判断多此一举,但在实战中逻辑确实对答题有很大的帮助。这里以一道历年考研真题为例:问文中一段提到印度富人的某问题的一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例子句式复杂,看了许久还是很费解,但通过逻辑判断可得例子是为了例证上文中的一个观点。于是令人费解的例子不用看,直接定位观点,答案得出,节省了时间,也可提升正确率。
差异3:西方文化客观;东方文化主观
重理求真和重智求善分别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本质追求。西方文化强调没有主观介入之前的物性本原,而东方文化则侧重经过主观梳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现,这是东西方对于事物认识的差异。我们阅读英文的时候最好先把脑袋清空,因为咱们东方人会不自觉的将生活中的经验和一些常识加入到文章中成为作者的观点。其实干扰答案的拟定经常会以此为依据,混淆概念。不注意这点就会很轻易的掉入到出题人设计的陷阱之中。这种陷阱往往会出现在同义句替换的问题中。
认识了以上东西方思维差异,还需要到练习中来细细体会,结合具体历年真题将这种美式思维内化,真正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由于出题人的陷阱多是依据这种差异来布置,故而只有掌握这种差异性才能探明陷阱,顺利过关。这种适应是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的改错中重新认识和巩固。
考研阅读技巧篇
其实考研阅读的技巧是有针对性的,看整篇文章就是为了弄清文章的框架,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不管,但文章的层次必须弄清楚。只有弄清了文章的层次,具体的问题才好归类,结合课后问题才能快速定位问题答案。另外我发现考研的题目基本都围绕在文章的各层次主干上,细枝末节上基本没有涉题,于是就会发现,原文几百字的文章,真正需要了解的只有主干的几十字而已,其余的东西都可省。当我们划去冗余,就会发现几十字的文章骨架基本覆盖所有的问题。可见,对于考研阅读,若要高效正确的征服,必须学会快速分析文章的主干。这就是基于逻辑的阅读,上升到理论层面的阅读模式。用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看论文很受用,效率很高,速度也很快,再不像以往看文章从头到尾还是云里雾里。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主旨
在英语阅读中要弄清楚层次,个人以为要弄清文章主旨,段落中心以及段落内部的次中心,这些在一些文章主旨题和一些细节题上很受用。常规的文章主旨都会有其固定的出现地点:首段末尾处、第二段的开头和最后一段。当然也有非常规的情况,这就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找主旨需要慢慢训练,常规的、非常规的文章都能通过真题并结合后面的专家解析,这样能力就能够很快地提升。
(二)常规文章行文逻辑
本文中一直的强调要重视文章逻辑,那么,一般的都有哪些逻辑呢?通过一般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得到四个逻辑框架。这些框架特别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阅读过程按框架有重点地跳读,辨明逻辑主线,在把握文章重点、段落中心和段内次中心基础上,会有很好的效果。也许,在做考研阅读之初,很多平日里有扎实功底的同学也会出现全军覆没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英语词汇有巨大的缺知,而可能是逻辑上出现混乱。现在将框架简单介绍如下:
框架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框架2:叙述现象——分析现象——结论
框架3:提出观点——支持or反驳该观点——重申观点
框架4:两种东西对比——分项对比——总体对照
在阅读中要有意识的将文章归类分析,弄清逻辑,以上列出的是主干,还需进一步分析到枝叶,这样才能达到层次清晰的程度。到段落级别,文章中心也容易辨出,多数文章中心在首末,少数会出现在段中。于是在理解阅读文章的时候,在定位完毕后尽量将重点阅读范围扩大多句,观察所在句子在段落中的地位和在全文的地位。一般情况,较接近的段中心和段落次中心往往就是正确答案,当然在最终填写答案的时候还是细细分析更为可靠。
(三)暗含答案的重点位置
所谓文章重点就是阅读文章时得特别关注的地方,也是我们在浏览文章时眼界的着力点。在考研阅读中,出题点一般都是文章中较为重要的地方,常见的有段落的中心和次中心;对于非中心,考研文章一般不会考察。这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选拔性和阅读科技论文实用性所决定的。上述的逻辑对于宏观题基本可以一网打尽,但对于微观题,我们必须通过重点位置的提示来解决。下面通过一些分析和重点位置的介绍来理解把握文章的细节:
1.所有文章的中心与段落中心和次中心。
2.转折和因果。在阅读中,最好把含有转折和因果的词句标出来,因为转折和因果都意味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相对一般句子更有强调性。例如:because,for,but,however……
3.表示观点的句子、观点的词可能多处出现,当然并不是所有观点的句子和词汇都是重点,但值得一读。阅读文章中对这些词语的敏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所以平时应做好积累。例如:agree,acknowledge,assert,see,insist,accordingto,find,think,believe,show,pointout,content,acclaim,say等
4.特殊标点符号,有的表示具体说明、有表解释、有表反义等等,均有或强或弱的强调意味,主要的特殊标点符号有:——、()、“”等。
5.情态动词。should,must都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因素,能从侧面反映作者对于某事物的观点,理应重点阅读。
6.特殊句型。例如副词提前加逗号这种形式Variety,……,Significantly,……副词在句中起着很大作用,能反映态度,能表程度,这种特殊句型更有强调的成分,值得多阅读分析。
7.有指代的比较级、最高级和such/so等
上面列举的一些重点特征很多,无异就是一些相对突出强调的词语。阅读文章的时候,仅靠这些重点基本上可以做出大部分的阅读题。阅读时快速画出重点,仅阅读含有重点特征的句子,对文章进行“减肥”,以提高阅读效率。
(四)选项特点
1.正确答案的特点
(1)与原文句子同义词替换。
(2)相对原文语法变化,如原文中的被动变为主动。
(3)正面反面,即原文句子的否定形式,答案变成肯定的正面叙述;原文是肯定形式,从正面叙述,答案变成否定形式从反面叙述。
(4)AB角度,原文从A角度叙述某事,而答案从B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情,本质不变。
(5)具体抽象,即原文具体事例,答案变为抽象概括,或反之。
2.干扰选项的特点
(1)照抄原文,个别词语不同。
(2)一半信息符合原文,一半信息不符。
(3)将原文某些信息张冠李戴。
(4)与原文叙述的内容相反。
(5)与原文中没有出现观点新信息。
(6)含有绝对化的词语,如only,always,never,all,everything,anything,everywhere,everybody,nobody。
(7)逻辑错误,因果颠倒等。
最后,提醒:要做好考研英语阅读必须在扎实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分解和思考。平时做题把自己的对错记录在答案上,试题上最好不要标注答案,以后再练习时就能通过与以往的对比感受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不足。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