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研究生英语考试难,甚至曾经引发两届人大代表提议研究生入学考试取消英语,但都只是造成了舆论效果而没有结果,这说明英语考试对考研来说是必要的。为什么?一来这是考核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英语将来主要是看懂国外本专业领域的英语著作,了解本主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因此,不断英语考试备受重视,阅读能力的考核也是顺应这个要求,成为考研英语中的最重要部分,占据分值最多。
在考研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可以归为一大类,也就有了A、B、C部分之说,而且这六十分也是决定着考研英语成绩至关重要的,老师为大家分类予以说明指导。
首先,A部分,阅读理解
大家普遍遇到的困难是理解准确率和阅读速度矛盾,速度快了准确率就差了,要准确率的话往往导致阅读很慢,那么,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呢,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我们总结五种不良习惯和三种值得推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朗读和默读很容易影响阅读速度;指读与默读大同小异,而且容易在遇到生词时停顿;查读是同学在练习时经常犯的毛病,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严重影响速度锻炼;议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能使英语在大脑中直接产生意义,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母语才能理解原文意思。那么,如何提高阅读速度?要提高准确率和阅读理解速度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细读、略读、寻读。其中细读是为了彻底理解具体内容和作者观点,针对性强;略读一般是为了回答关于文章主旨的试题,通过略读可以大概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寻读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比如数字题型以及利用题干关键词的题目)以便找到测试文章细节题目的答案。
读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做的时候对策是什么呢?首先,要确定自己适合哪种方式,先看题目再阅读还是先读懂全文再做题,这需要考生在日常联系中自己留心;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要纠结于一两个不会的生词上面,最重要的是认真看懂手段和尾段,因为一般主题思想都从这里面出现;抓住关键词汇来确定作者的语气和态度。
B部分,新题型
包括三种形式,7选5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完型填空题,把一篇500词左右文章的五个地方挖空,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给出的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5选5,也叫排序题,是将一篇500词左右的文章原有顺序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6选5,段落标题选择题,是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中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三种类型都是考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它们交替出现,但是本质考的内容不变--考查同学们对于文章句子的逻辑把握:7选5考的是你对句组之间的文字关系的理解;5选5考的是你对段落之间的文字关系的理解;6选5考的是你对论证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的把握,说白了就是考对文章的把握。所以说,我们在准备新题型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很多同学没有进入到自己复习的文章中去,更多是陷入到做题方法的训练上,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因为新题型考的说到底还是考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如果阅读能力没有根本的提高,获取高分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对于新题型,建议大家,在准备时要多注重提高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多读一些文章,然后再去注重一些方法和技巧。
C部分,翻译
近几年来英译汉短文划线部分翻译总结起来的特点是: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往往是从句中套从句,给理解和重新表达带来困难;如果句子不是复合句,是单句,其中就会有较难分辨出确切意思的词或短语,这样一来理解一错,全句皆错;由于所选文章题材一直是科普文章,句式非常正式,作者往往特别偏向于使用被动语态,名词词组表达主动或动词的意思。要把这样特点的句子翻译成通顺的汉语,首先要准确理解,即先通读全文,理清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其次要会运用适当的英汉语言差异知识,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直译或意译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来。 即两个“忠”字,一要忠于英语原文意思,二要忠于汉语表达。
翻译的对策涉及到一些翻译技巧,大致有:词性转换法、增减词法、正义反译、反义正译法、被动译为主动、定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顺译、逆译法,拆译等等。但孤立地运用某一技巧是行不通的,往往是需要综合运用的,不管怎么运用,宗旨是要符合两个“忠”字,不但要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而且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谓译文要既贴切,又流利。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