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多项选择题在新大纲中规定为20题,共10分。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逻辑、上下文、文化历史背景等)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这种题型旨在测试考生运用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以及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进行综合填空的能力,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词汇量,又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考生在这一部分进行解题时,必须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英语知识,并且能够融汇贯通。
学习方法第一谈:考点及应对措施
回顾历年考研真题,英语知识运用(即我们常说的完形填空)中的题目数量已经从10个增至20个,但分值仍然保持为10分。换句话说,此类题型的考查的点多了,但对应的分数却少了。正因如此,很多考生对完形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考生应当给予适当的重视,多复习,勤练习,争取拿高分。根据历年真题,的英语专家们认真总结了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部分的三大考点:词汇、语法结构及语篇关系,并为广大考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词汇方面
完形对词汇的考查可以分为三类:
a. 近义(形)词辨析。顾名思义,即是对四个在意思上或拼写上比较相近的词汇进行考查。
b. 高级词汇考查。其实也就是考查考生的词汇量;这一类的词汇考查,四个选项通常都比较长,且其中有一至两个是考生不太熟悉的大纲内的词汇。
c. 固定搭配。这一类通常是考查介词或动副词搭配。
应对措施:对于词汇这一类的考题,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词汇复习当中做好准备。词汇的复习其实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辨析和运用。理解主要是在阅读(包括翻译)中考察;辨析主要是在完型中考察;而词汇的运用其实主要是在写作当中考察。一般说来,需要理解的词汇难度最大,但是复习的时候往往只要知道意思就可以了,需要运用的词汇难度最小,但是却要详细的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一词汇。完形的词汇,从统计的概率上看,实词当中以四级词汇为主,四级及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占到了历年实词考察当中的85%。所以词汇的复习在完形和阅读部分应当是有所区别的。在复习完形的词汇的时候,找一本四级的词汇书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完形词汇了。但是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请注意,这本四级词汇书一定是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的:第一是有辨析功能(即近义或者是形近词之间具体含义的辨析),因为完形考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二是有固定搭配;三是有例句。
2.语法结构方面
完形主要是考查语法中从句的引导词,有时也会对常用句型进行考查。常考的引导词有which,that,as,than,while,when,before,until,unless等。
应对措施:在平时的语法复习当中注意从句的用法,尤其是引导词的用法及使用情况。一些固定的、常用的句型也务必要掌握,如强调句、倒装等。
3.语篇方面
语篇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控能力及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类的题型要求考生不仅仅要读懂空格所在的句子的意思,同时还有理解上句或下句的意思,有时需要对前一段或下一段,甚至是整篇文章的意思进行理解。
应对措施:要解答这一类题型,我们一定要注意遵循“瞻前顾后”的原则,根据上下文的相关线索,进行作答。这些线索通常有:词汇的褒贬义(可以反映作者的态度)、连词(and,but,yet等)、短语及句意(判断两句之间的关系,或转折、或因果等)。
语篇能力的锤炼主要基于阅读上的复习。完形的解题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如果一篇文章读不懂那肯定是解不出来的。阅读的复习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对文章整体意义和主题的把握。因为有一些题目的选项就是与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选项,所以把握主题之后选择起来会比较容易。其次是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最后是对句子内部结构的把握。这种复习在初期用阅读的文章来进行也可以,因为阅读复习也必须要注意这几点。在阅读的时候除了要注意以上三点,并且要对一些关键词汇敏感,比如重复出现的名词、动词;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否定词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顺手将这一类词划出来的习惯,因为这一类词对于解题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学习方法第二谈:解题步骤
完型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这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有些考生甚至对完形产生了恐惧心理,满脑子的畏难思想,殊不知这种情绪只会使得自己的全部思想游离题外,根本无法进入思维,还谈何理解文章的内容呢?其实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加上科学的解题步骤和完备的解题技巧,完形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浏览全文能获得更多的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意义、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以及作者行文的走向,把握文脉,调整并定位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做出最终的判断。如在Computer一文中,作者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为Computers are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但到了最后,作者笔锋一转,提出Are you afraid if computers can really think one day?作者的行文走向是一种担心和忧虑,所以读者既要善于听话听音,也要把握准文脉,及时调整、定位自己的思路,就会发现上述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Yes,we are afraid.。
识别短语注意搭配
一类短语是由动词+介词,或动词+副词构成,在现代英语中,这类词组很多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练、使用灵活、表达生动,如break the ice,look forward to,keep an eye on,catch one's eye等;还有一类使用极广的是介词短语,如with regard to,in a blink of,on everyone's lips,at the age of等。如果平时能注意词组、短语的整体记忆,掌握它们的搭配规律,在做完型填空时就能得心应手,减少失误,提高完型填空的命中率。
运用语法理顺关系
语法知识是指导完型填空的法宝,词汇是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各自的位置,有了语法规则文章才能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完型填空题实际上是“形断意不断,貌离神不离”,正如藕断而丝连,语法规则起到“牵动荷花带出藕”的功效。如介词后的代词必然是宾格;物质名词一般不用复数;形容词必须放在不定代词后;行为动词的否定和疑问句应由助动词do构成;情态动词只能与不带to的动词连用等。
遇到难词反复默念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词都填出来了,只有一、两个难词绞尽脑汁仍不得要领,如果考试时间允许,不要轻易放弃,要穷追不舍,先从语法角度考虑,再从逻辑角度考虑是否有隐含意思、作者的情感以及背景文化和习俗等。有时句子好像什么也不缺,读上去很完整,就必须考虑,很可能缺的就是连词and,副词then、always、sometimes等,如果还未填出,应反复默念几遍,有些词就会悄然而至,在你的记忆中浮现出来。
细心检查避免疏漏
完成填空后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细心检查每一个填空处是否有笔误或疏漏的地方。有些考生为自己全部填出了而沾沾自喜,根本没想到不是缺了“'”就是少了“s”,或是忘了加“ed”,这是很可惜的,因为从意思上他是理解了、看懂了题目,但因粗心而大意失荆州。对于完形填空这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因为完形填空部分主要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和对英语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第三谈:解题技巧
1.利用文章中心主题句解题——利用段首句或首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为了让考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命题人在设计完形试题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的主旨表达句。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宗明义点出文章主题。因此,整篇文章的提示句往往在开头。建议2012年的考生应充分利用段首句提供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寻找文章的脉络与线索。
2.分析认识文章结构,理解并领会文章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明白文章结构,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明白了各部分是如何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也就更容易把握带空的句子所需要的是什么内容,因此就更容易选准答案了。这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词组、短语、习惯用法等英语搭配的知识,这对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特别有利。文章的逻辑关系不外乎列举、原因、结果、让步、对照、补充、目的、条件等关系。
表示列举的连词: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
表示原因的连词: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
表示结果的连词: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表示让步和转折的连词: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表示对照的连词: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表示补充的连词: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
表示时间顺序的连词:when, while, as, after, before, since, until, as soon as, once
表示目的的连词:that, so that, in order that, lest, for fear that
表示条件的连词:if, suppose (that), supposing (that), unless, in case, so (as) long as, so far as, on condition (that), provided (that), providing (that)
3.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
由于完形填空的文章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围绕一个话题论述,因此在行文中词语的重复、替代、复现和同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个原则,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或同现的相关词,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来确定答案。所以,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概括词等。但由于我们在做题时不可能总是重复地阅读文章,因此,在做完形填空时要培养一种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同现
同现是一种词汇的衔接手段。完形文章由于常常有明确的中心主线,所以作者往往会使用一些重点词汇围绕着中心主线贯穿全文。同现实际上就是一组具有相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倾向性往往与中心主线中的导向一致,或者说这些同现词语的任务就是对文章的导向进行展开支持。因此,文章的整体导向这个已知线索可以成为解出这些同现词语的关键信息。
复现
复现是完形文章中词汇的另一种衔接手段,即表达相同意思的词汇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出现。复现可以是相同的词重复出现(同词复现),也可以是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义复现)。复现的解题意义在于:如果判断出一个未知填空与上下文的那些已知词汇有复现关系,只要从选项中选出与那些词汇意义相同的就是正确答案。
关联
关联是完形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结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别词语,比如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以连续排比的结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关联词汇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一样,且常常起一样的语法作用,之间又明显具有某种逻辑关系。关联的解题意义在于:出题人一般会将一个关联词语设置成已知信息,另一个是未知的,这样那个已知的词语便成为破解未知词语的关键线索。
4.运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及搭配关系解题
做题时应注意文章中的搭配:
逻辑搭配:包括过渡词、连接手段、指代关系、肯定、否定等;
语义搭配:包括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异义词、同形异义词;
结构搭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句中或文中与其他词的搭配;
惯用搭配:即通常所说的固定短语。
5.排除法解题
完形文章一般都有非常明确的中心主线,且整个文章很紧凑,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心主线展开。因此,理论上正确的选项一定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主线的。故而,一些看上去明显和文章主题和中心主线毫无关系的选项基本上可以排除在正确答案之外。
此外,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看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把排除法和词汇、语法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答题准确率。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
从时态、语态、语气、名词的数等各个角度分析所填内容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从而排除一些备选答案,缩小选择范围;
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搭配关系,从而排除一些选项;
弄清楚该题的句法关系,分析一下它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
判断所填的内容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应是什么词性,并分析备选答案之间的异同,从而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6. 运用背景知识和社会常识解题
解答完形填空题时,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还不够,还需要考生把符合常识的一些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最后选出符合常识的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容易,整体上知道所选短文在说什么,那么局部上的每一个空填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关于以上解题技巧,可具体参见英语名师团队与高教出版社合作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英语知识运用这一题型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考研复习当中,为了更有效、更快地攻克这类题型,建议广大2012年的考生可以在基础复习的后期(即熟悉并掌握了一定考研词汇和语法之后)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