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科、专业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科,属法学门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本专业在培养较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型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青年群体为对象,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实践成效为标准,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多层面展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致力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和实践基础,凸现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即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基础,以科技道德素质为支撑,以创新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体现在:
(1)鲜明的时代性和规律性。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与教育工作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并以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和解决为核心,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部创新理论体系,从本质上反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使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做到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结构性战略地位、社会功能性战略地位、根本性社会职能、具体性社会职能。
(2)理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融合了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的部分学科,注重学科间的融合,瞄准学术研究的动态和前沿问题,关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与提高本学科点的科研触角和视野,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居于学术制高点。
(3)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一方面依托我校工科优势,采用工科的技术和实证的手段,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准确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进行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我校从1988年开始建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档案为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我校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从创新素质、科技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形成一般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探索出一套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目前本学科有教师30多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27人,并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安徽省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4人。近5年来在全国公开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多部,获省部级奖励的论文和著作20多项。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多项,目前在研的各类科研课题20多项。本学科点建立了兼职教授和专家委员会两支队伍,为本学科点的教学、科研作合作、咨询和指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桥梁与渠道。总体看,本学科点具备了较好的师资队伍、前沿学术研究课题、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需要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型人才。
要求本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有系统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且在文史哲经法等学科门类中的某门学科或某专业较为突出,能够承担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课教学,从事高校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理论研究及其他社会工作。概括有以下四方面: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三、研究方向
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既要考虑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若干问题,还要考虑到我校自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注重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情况,着力加强应用理论和实证性课题的研究。目前设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结构性、功能性战略地位以及根本性、具体性的社会职能,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人格、思想意识和接受过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结构、基本规律、基本机制、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体系, 致力于理论创新,建构与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经验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理论体系,使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生命线”、“中心工作”、“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促进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着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指导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加强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综合和创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与教育工作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开拓性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本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交叉综合性,需要融合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部分学科,着重探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同时要从市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变迁等角度分析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各自特性及在新情势下的复杂互动性,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法,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自主性和客观制约性,从而使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本研究方向的基本内容包括:
1.运用系统论这一强有力的认识工具,从宏观上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及其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也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复杂的深层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层面的特殊规律。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论证,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作为当务之急,当前要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方法途径的研究。
2.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容,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实现方式,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人学原则和要求,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体性德育体系,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理论基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关系,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受动性的关系等等。
3.从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中汲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有益成分,对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加以认真剖析,也要注意批判吸收和借鉴现当代西方教育思潮中的观点和方法,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径的研究,探讨如何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日常教育中如何统筹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课堂教育中如何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中要研究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辩证关系。
(二)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青年群体为对象,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实践成效为标准,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多层面展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致力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和实践基础,凸现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即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基础,以科技道德素质为支撑,以创新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
以青年群体的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社会化过程为考察对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出发,以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为依托,促进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本方向重点研究高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模式和新理论。从创新素质、科技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形成一般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探索一套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
1.当代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上分析思想政治素质和其他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体行为之间在何种情况下会处于何种状态的规律性,运用青年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作出合理解释,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把历史观教育、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2.开展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道德理论和实践研究。重点研究信息网络化(主要是因特网)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生命和生物技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工程伦理方面的问题。
3.公众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研究。本方向重点研究大众传媒在社会公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研究。从素质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教育组织形式、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展开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探讨;为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运用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和治疗性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本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