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介绍如下:
安全技术及工程
历史沿革: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源于20世纪60年代阜新煤矿学院的通风教研室。
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所在的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被确定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重点学科层次;2010年,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被确定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提升计划层次;2011年,建设首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与特色:主要研究方向: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
在煤矿安全,尤其在煤矿“一通三防”研究领域,本学科在矿井通风以及矿井火灾中的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自然发火机理等领域具有研究特色。
知名学者:本学科知名学者有王继仁、刘剑、齐庆杰。
王继仁,男,1956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学会常务理事、瓦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首批领军人才。
刘剑,男,1961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安全技术及工程辽宁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矿井通风首席专家,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学会理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通风专业委员会常委,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齐庆杰,男,1964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煤矿安全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协会瓦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人才。
学术队伍:现有科研队伍42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高1人,副教授7人,高工2人,讲师8人。科研人员先后到波兰、德国、比利时、日本、南非等地留学访问,进行学术交流。科研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在读博士9人。科研队伍中有实验室拥有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3人,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煤劳保学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1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1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
科学研究:本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煤炭联合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多项。
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所在的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于1999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增列安全管理工程博士点;201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矿业工程和安全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基础条件:1998年,原国家煤炭工业局批准的国家煤炭工业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组建的安全工程技术学院;200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批准的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200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批准的矿山通风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2005年,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批准的辽宁省煤矿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2010年,辽宁省化石能源低碳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辽宁省数字化矿山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电信学院共建)。
专业建设:1988年,开始招收通风与安全专门化专业学生;1999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7年,安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辽宁省第3批本科示范专业;2009年,安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术交流:现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矿业研究所、日本秋田大学、日本长崎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越南矿业学院以及南非、蒙古的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建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教师先后到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越南矿业学院、俄罗斯矿业学院、比利时根特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等进行了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