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政治经济学专业介绍如下:
(学科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较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宣传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1)子方向一: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自然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及经济发展因素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特色:汲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合理内容,兼收并蓄,奠定扎实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系统、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研究自然资源富集区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研究意义: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依赖进一步加强情况下,研究自然资源富集区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背景下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自然资源富集 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效率,对企业、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国家选择和制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子方向二: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本研究方向集理论学术性和政策应用性为一体,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充分考虑了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农牧户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农牧户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农牧业政策实施效果以及与农牧民增收的关系;2.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主要研究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组织、企业行为、经营策略,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内容;3、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整合企业价值链,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农户与产业共同发展。
(3)子方向三: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企业之间一系列竞争与合作行为,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以及公共政策四部分内容。
研究特色:汲取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及现代企业理论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用相关理论解释分析中国产业组织形态现状以及产业组织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和路径。
研究意义:首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经济现象。我们除了需要了解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这样的微观经济现象以及通货膨胀这样的宏观经济现象外,也需要认识和理解为什么在某一产业会出现价格战和(或)企业兼并等经济现象。其次,对企业来说,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竞争策略。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取利润“蛋糕”,除了必须用更好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最后,对政府来说,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认识和评价产业的总体竞争状况,以便扬竞争之长,避竞争之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竞争政策。
因此,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理论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向之二: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实践研究
(1)子方向一: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运行的基本机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效应研究;中国(含内蒙古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实际问题研究。
研究特色:汲取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符合经济活动实践的合理内容,兼收并蓄,奠定扎实的宏观经济理论基础。系统、熟练地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研究内蒙古地区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研究意义: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基本理论和政策效应及实践两部分组成,其对宏观经济运行机理及政策实践的效应研究,对企业、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对国家选择和制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子方向二: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本研究方向整合了民族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等为基础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经济学思维结合起来,,探讨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是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研究。主要在内蒙古地区资源开发与农牧民利益保障制度、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机制、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研究特色: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探讨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研究意义:首先,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点的地位。同时,内蒙古地区也是我国西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内蒙古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就是要探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正是我国许多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方向针对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实践意义。其次,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地区人口与就业等问题的研究,对内蒙古地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3.研究方向之三:应用数量经济研究
(1)子方向一:应用计量经济研究
研究内容:本方向主要从事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具体内容有:贝叶斯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中国和内蒙古经济问题的计量研究。
研究特色:贝叶斯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贝叶斯统计推断基于主观概率,能结合决策者的先验信息,得到确切的有限样本推断。应用近年来提出的MCMC等抽样方法,可以解决贝叶斯统计推断中的高维积分问题,使计算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导致了贝叶斯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地方经济问题:内蒙古经济增长;各盟市经济增长的比较;内蒙古粮食生产效率和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消费结构研究;草原生态退化的制度分析等。
研究意义:应用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理论到经济实践的桥梁,是认识经济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评价经济政策的一个有效方法。应用遍布宏观和微观各个领域,比如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分析、消费结构分析、风险分析和政策有效性评价等诸多方面,对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子方向二:宏微观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
研究内容:对现实中的宏观、微观经济问题以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为指导,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建立适当的经济计量模型,对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特色:应用统计数据分析和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分析问题
研究意义:通过开设相关的数量分析课程,侧重培养研究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研究生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够达到相应的深度和高度。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40 分
公共学位课 须修 2门: 12 分
专业学位课 须修 5 门: 16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须修 6 门: 12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非限选) 2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须参加 8 次: 2 分
四、前沿讲座基本要求
为了促进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进展,拓宽视野,根据本专业情况,要求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8次学术讨论会(含研讨班),采取由导师主持举办或参加经济学系、金融系教师举行的各系讨论会形式进行,同时也适当参加有关专家、学者等主持的学术会议。
要求研究生在第3学期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考核采取文献翻译形式进行。
要求研究生在第4学期阅读自己研究方向文献,并写出综述,共4次,采取导师导读形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1)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并且通过中期筛选审查合格后,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阶段为一年半。
(2)学位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并经导师审核同意,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作论文开题报告。
(3)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既可以进行基础研究,也可以进行应用研究,但必须有本人的见解和创新,并且是在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4)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按期完成,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指导和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5)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6)学位论文的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几个等级。
六、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为了切实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给研究生安排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导师要求参加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相当于助教一学期工作量),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参加导师或校内外的科研课题等活动。研究生在参加上述活动后,须写出调查报告或发表科研论文,作为评定成绩的基本依据。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新观点,并按照这一标准确定是否合格,如合格给予2个学分。
注:因教学或社会实践定为非限制性选修课,导师可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要求安排学生是否选修及选修内容。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