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考研是一个全局性的斗争,不能靠考前突击,要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在考研这个不短的时间里,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7考生抓紧看看,不要走弯路。
(一)学习总时间和有效学习时间
学习总时间是当你坐在凳子上的时间,这时间里面有多少时间与走神,玩手机,犯困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相关的,去除这些时间剩下的是有效学习时间,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时间。
所以,一个在自习室做了10个小时的人不一定比一个只做7个小时的人效果好,也许前者有4个小时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关键是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关键是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坐下来就专注于学习。
(二)防止拖延症—考研一大忌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堪称比流感还要流行的新病症。学生党拖延作业,工作党拖延工作,但是考研党绝不能拖延复习。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为了帮助各位考研党摆脱拖延症,特别送上几个应对拖延症的大招,帮大家好好复习。
第一招:制造时间差
很多人非常讨厌时间表,感觉备受束缚,会抵触复习。但考研没有时间表很难按部就班直到成功。因此,你仍然需要制定一张时间表,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表来。不同的是,你可以将自己的表调快十分钟至半个小时,按照时间表上的时间设置提醒。比如,你将表调快半个小时,当表显示六点的时候,实际时间为五点半,早晨闹钟响的时候,你可以拖延半个小时再起床,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拖延心理,也能按照准确的时间起床。
第二招:让时间表富有弹性
时间表过于死板,会给复习平添枯燥,且一旦出现突发不得不解决的状况,时间表很容易被打乱。可以每天多给自己半个小时可拆分的活动时间。感到劳累、疲倦、厌烦或者是有其他突发状况时,可以利用这半小时的时间充分处理。比如多玩儿五分钟,多睡五分钟等等,给心理上一种满足感,就不会过于拖延复习。
第三招:组织群体监督
这是体现研友作用的时候,而找一个研友有时并没有效果,两个人都感到劳累时,可能一起犯拖延症。可以和自习室的同学们建一个考研群,相互监督复习状态,犯拖延症的同学要有惩罚措施,或者加入新东方在线的考研QQ群,每天来这里签到,分享考研状态。
第四招:合理利用手机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大部分同学在拖延期间都败给了手机,网上的新鲜事物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想玩儿手机的时候,不防打开已经缓存在手机里的新东方在线考研的网络课程,老师们讲课很幽默,听一听,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在无意之中记住知识点。切记,不要超过你给自己规定的活动时间哦~
以上四招是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总结的精华招数,强制克服拖延症不如换种方式改掉拖延症。希望各位考研党能够超越自己,努力复习。欢迎关注新东方在线的微信和微博,来这里和二十万小伙伴一起大战拖延症。
(三)挺胸抬头
挺胸抬头,不光是为了好看。腰板挺直之后战斗性,意志,信心都有增加,对考研可是大有帮助。
(四)早睡早起,把生物钟调整与考试时间一致
每天晚上7小时(12—7)中午一小时(12点半到一点半)就可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学习了。
起早至少有两个好处:
1、可以空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2、激发斗志(这是早起最大的好处)
注意把生物钟调整到和考试时间一致,主要是下午的时候,下午2点开考,平时训练自己中午一点半起来,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时间不适应而犯困。
(五)考研也是一场考验与锻炼
考研是对一个人全面的考验,走过了,那么自己的实力得到证实,以后回想起来也会回味无穷。而就这个过程来说,自己的毅力,控制力,心境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实打实的锻炼。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需要主动创造一些机会考验自己。
(六)合理看待前人的成绩
(七)恰当处理压力
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压力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从理性上我是知道我考研所报学校专业目标是在我能力之内的,但内心还是有隐隐的压力。想到过假如没考上就再来一年,甚至想好在哪里租房。
1、压力要适度
压力并没有大到影响人的正常思维,在可以控制的范围(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过大的压力会让人思维和行动迟缓)。
2、怎样应对压力
(1)专注于考研复习上,“忽视“压力。
专注于一件事上,那么其他烦恼和压力往往就会被凉在一遍,这是专注力的一个附加效果,但我个人屡试不爽,发现这是一个生活中的一大有用之技。特别是在考研的路上,应该像做学问一样专注于怎么思考一个问题,回答问题,而不是其他杂事。
(2)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压力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调节压力的方法:音乐,运动,电影等等。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