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武汉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介绍如下: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系统知识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教育和党政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较宽厚的知识基础,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
2.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史
主要研究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特点、基本经验及其规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4.当代国外社会主义
主要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主要思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5.当代资本主义
综合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变化、新特点和发展的历史趋势。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题目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在选题问题上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又要考虑社会需要和学术发展状况。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有意义,观点要有新意,思路要清晰,论证要缜密、充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依据。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安排在第四学期。参加开题报告的老师也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
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转入硕士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报告一旦通过,原则上不得更换论文选题,如确需变更论文选题,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并向指导教师小组汇报。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构架,材料准备情况,研究方法和主要参考文献。
3.论文撰写:导师组将在第五学期根据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论文检查须在12月底完成。论文检查如发现有不能按期保质完成论文写作的情况,导师组要责令学生整改,问题严重者可劝其延期毕业。
毕业硕士生要在答辩前三个月提交学位论文及中外文论文摘要,导师应及时对论文进行评阅,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观点正确,结构合理,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具有新的见解。在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批阅人评阅(外校至少1人)。批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应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最低学分数;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参加学术论坛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本专业具有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外,还必须在本专业具有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
分之二(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位通过。答辩具体工作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办理。
六、其它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教学实践、社会调研、助管或其他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实践环节一般在入学后1至2年内完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应记录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院研究生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
2.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情况。
七、培养方式
1.新生入学1个月内,应在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出个人学习和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须经学科点负责人审核后报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后实行。
2.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注重利用导师组群体的智慧,又注重发挥导师的专业特长,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有关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事宜,须经导师组集体讨论后决定。
3.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途径,力求使教、学、研一体化。注重把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术动态的跟踪研究及进行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的科学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既能够继承又善于创新。
4.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调查、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5.加强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成本学科指定的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等目录。文献阅读纳入考试或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的考查范围。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