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武汉大学研究生武汉大学研究生钢琴专业介绍如下:专业介绍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胜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相关科研机构科学研究工作,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务管理工作,以及新闻出版系统编辑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和现实问题。
2.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地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
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的经验教训。
2.中国新民主主义基本问题
主要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经验。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主要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着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4.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问题
主要研究近来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着重研究近代以来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问题、政治民主化问题和文化转型问题。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12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应对中共党史学科的繁荣具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并提倡密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需要。论文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翔实,文字通畅,有一定的新见解。
2.开题报告:选题后,研究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安排在第4学期,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写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本专业具备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试,成绩优秀,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突出的科研能力,在本专业具备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2篇以上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且不含增刊)。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7名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包括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研究生应在院、系和学科点统一安排下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担任本科生有关课程的讲授、辅导、答疑、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等。各研究方向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
2.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情况。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以研究生自学为主,自学与讲授、研讨相结合;以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为主,其它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辅。
导师和导师组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心健康,要通过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