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领域主要培养农业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工作,也可以在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是:
1.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三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作物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1.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研究生在读期间,一切关系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医疗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入学后以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研究生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校集中学习课程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可由校内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实践研究基础或经验的导师单独指导,也可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校外导师的聘任由学校按规定程序办理。
3.取得攻读本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修完研究生课程后,需到具体工作单位从事相应实践两年以上,结合相应的实际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回校申请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分公共课程、领域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等。课程学习总学分至少30学分。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4门与本领域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本领域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成绩合格,不记学分。
五.必修环节
1.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2.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选题审查
由专业学位指导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小组在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时,结合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着重对论文选题进行认真讨论和审查,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结论意见填入中期检查表,讨论记录存档。专家小组由5-7人组成,本领域负责人任组长。
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应包括: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选题的创新性、实用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选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半年后重新进行报告、讨论,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3.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七、学位授予
1.答辩申请
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评审
(1)论文评审标准
论文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2)论文评审程序
专业送审:由本专业组织送交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1位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校抽检:由学校以一定比例随机抽选送审论文。
评阅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1位评阅人认为该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或认为需要修改后重新评审,则不能组织答辩;申请人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审。
3.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为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4.学位授予
参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研究生课程学习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八、制定培养方案的说明
本培养方案是根据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修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作物学领域协作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扬州大学《关于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作物学领域协作组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作物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实际,确保培养质量,讲究实效。
在课程设置上,领域主干课充分尊重作物学领域协作组的指导意见,选修课上体现我校的特色,如《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必需的课程;《农业推广研究法》涉及到学生论文选题和研究的思路、方法问题;《农业标准化》、《安全农产品生产》、《农业信息技术》都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新发展的新课程,《高级农业生态学》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生态观。
九、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外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4学分,144学时。其中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各2学分、72学时。专业英语主要是作物科学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主要讲授农业技术推广的原理、方法,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最近进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学分,36学时。主要讲授与我国农业科技、“三农”问题有关的重大政策的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实施的措施等。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学分,36学时。主要讲授传播学原理、人际沟通、大众传播、职业沟通、传播策略等。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3学分,54学时。主要讲授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如作物群体质量栽培、作物品质调控、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等。
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 3学分,54学时。主要讲授作物育种的新进展,主要作物的育种方向和新品种分析,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销售等理论与方法。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学分,36学时。主要讲授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国内外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及其产业化、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展望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2学分,36学时。主要讲授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问题的形成与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行动等基本理论与实践。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