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基本要求:
1、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了解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校纪校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基本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视野和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自主阅读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养对象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并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不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重点培养与水利、移民、环境保护等行业相关的行政机关、公共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基本学制为学分制,学习方式主要采取半脱产和在职攻读的学习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课程学习既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也可以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如遇特殊情况,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河海大学MPA中心审核、研究生院同意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重要载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问题的分析相结合,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强调基于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前沿,又要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实践新的发展趋势。
2、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以讲座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理论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在课堂教学之外,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8次以上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学科发展前沿。
3、学生必需参加社会实践环节,进行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社会调查或实习(至少3个月),提交调研报告,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准论文开题、答辩申请。
4、建立校内外导师合作培养机制,注重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人员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
5、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凡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6、在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总体结构安排
1、本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分为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另设专业社会实践。
2、核心课程10门,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外国语、MPA调研报告及论文写作为必修课,其余7门核心课程中,自选5门。核心课程合计26个学分,每个学员必须修满20学分。
3、方向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根据学员所选的方向确定,每个学员在规定的方向内修满全部12个学分;任选课程设置8门、合计24学分,学员必须修满8学分。
4、专业社会实践(2学分)
社会实践: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环节,进行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社会调查或实习。
系列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8个以上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学科前沿。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