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1)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科研道德,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3、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能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高效加工技术及计算机控制
主攻高速切(磨)削技术(包括干切削、硬切削等洁净加工技术)、高效复合加工技术(包括复合特种加工技术),数控刀具和刀具材料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高效制造技术及其控制、监视、诊断、补偿、检测和数控设备的研究开发。在建立高速切削基础理论、数据库、新一代刀具和刀具材料及推动其广泛应用以及基于环境意识的复合加工新理论、技术及数控设备等方面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2、数控技术和检测智能化
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为突破口,以数控技术研究为核心,开展软件化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针对传统数控系统存在的封闭性、非友好的使用维护人机界面和高昂的隐性使用成本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研究开发软件化开放式结构数控系统,基于标准的PC硬件和Linux与RTLinux的开放平台将现场总线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数控系统,形成开放、柔性、高性能、低成本的可重构多功能控制器,适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塑机组装、石材加工等各类需运动控制的设备控制。在软件化开放式数控系统,特别是在其开放性、可重构、高速高性能方面,以及基于STEP-NC的智能化数控加工技术方面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3、机械系统(包括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动态检测技术
以机械系统智能控制及其动力学特性和空间曲面的动态检测为主,在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机床误差实时建模、补偿的控制理论和方法,齿轮传动中动力学特性分析和仿真、传动刚度的激光检测、建模和计算,机床动态精度检测仪,智能伺服系统,电液伺服以及液压气动比例控制系统,智能化位置检测仪,开发齿轮降噪的最优控制技术等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机械系统(包括机器人)传动精度、动力学特性、智能控制技术和复杂曲面动态检测技术方面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4、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自动化技术
创立了分解与重构理论,以基于该理论的CAD和CAM为主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围绕工程数据库技术、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生物信息模型、基于特征和参数化变量设计的几何造型、功能表面分解重构理论、机械产品结构设计自动化理论、智能CAD网络系统、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应用方面,结合山东省在国内有优势的产品开发整机产品、夹具、模具等方面的CAD商用软件,CAD/CAM一体化软件。在机电产品信息化和虚拟样机技术方面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三、培养方式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提倡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条件:
1、已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学分;
2、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3、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五、应修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六、课程设置
1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学位专业课2门。
前沿讲座2学分。
(1)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以及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发展或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的研究。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导师或有关教师主讲,或外请专家主讲,亦可由硕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2)前沿讲座方式及次数:以专家和学生讲授交叉进行。
要求学生参加专家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主讲不得少于4次,提倡并鼓励双语讲座。
(3)考核方式:听完讲座现场完成讲座记录报告,本人持记录卡现场盖章并登记。最后课程成绩=出勤成绩*60%+学科组根据学生在前沿讲座中的表现*40%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给予“通过”、“不通过”记录成绩。
社会实践1学分。
具体要求:
(1)本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和专业有关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
(2)社会实践必须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
考核办法: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由学科组考核。
2、选修课
选修课是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修1~2门课程。
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计2学分;体育课作为选修课计1学分。
3、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门,成绩必须合格,记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