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71300 生态学
生态学是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交叉学科之一,包括环境生态工程、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研究方向。在"211工程"的支持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各学科方向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学科点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其中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典型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石油等)在湿地土壤-植物-水体连续界面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根区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的物理、化学、微生物过程为核心,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依托,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生态修复与管理、生态环境变化区域效应,并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提出不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发展和完善受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继承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许政暟研究组的特色研究内容,并在多年努力下,整合和发展了其他相关的研究内容,在作物生理生态、植物逆境生理生态、植物养分利用生理以及植物-微生物互作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一支学术梯队合理,知识结构优良的科研团队。
生态毒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有机氯农药、以全氟辛酸为代表的全氟有机化合物和环状甲基硅氧烷等,此外,也研究因燃烧和工业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如丁二烯、异戊二烯、三氯乙烯和丙烯等。
分子生态学学科方向针对传统的生态学问题,综合分子生物学、现代电生理、光量子学、基因组学和行为学等技术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对东亚钳蝎、家蚕滞育等生态现象与生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化学生态学属于生态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机制,是当前生态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利用电化学技术研究蛋白质在不同离子、光照、气体分子等环境因子下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揭示生命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和改善环境因子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指导教师:何池全教授、宋任涛教授、张新宇教授、吉永华教授、李根喜教授、丁国际教授、许政暟教授、刘晓艳教授、安静副教授、张卫教授、陈付学教授、邓志瑞副教授、李平副教授、马中良副教授、宋红生副教授、朱晨光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环境生态工程
02.植物生理生态学
03.生态毒理学
04. 分子生态学
05. 化学生态学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