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运载学部201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
【学校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
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6年设研究生院
现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管干部学校
【学部介绍】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成立于2007年7月22日,由我校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工程力学系、船舶工程学院与具有时代气息、焕发勃勃生机的汽车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整合组建而成,是学校成立的第一个学部,是一种新的学科组织模式。它的成立打破了院系界限,对于整合资源、集成学科群体优势、搭建创新大平台,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对于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新型学科、优化学科机构和拓展学科领域;对于实现本科大类招生,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均具有重要意义。现任学部部长为李刚教授,学部党委书记为黄一教授。
学部拥有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结构优化理论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校建设工程学部联合)和橡塑制品成型数值模拟与优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车辆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辽宁省先进制造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部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力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岩土与环境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应用与实验力学、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生物与纳米力学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和车辆工程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高等学校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工程力学”入选第四批建设点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
学部拥有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带头人,以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钟万勰、程耿东、申长雨3位中科院院士,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韩国两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含讲座教授2人,首批青年学者1人)、****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含青年)4人(3个为首席单位)、教授65人和博士生导师66人。学部拥有“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
学部在校本科生1479人,共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工程力学(含钱令希创新实验班)、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英语强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在校硕士研究生81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66人、博士研究生353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1人。
学部具有学科布局的集群优势,致力于加强力学与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工程的学科融合与交叉,围绕“运载装备先进设计与分析技术”985工程平台建设,建立包括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平台(与学校共建)、先进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平台、装备结构力学性能实验平台、流体力学实验平台、船舶先进设计实验平台、车辆现代设计与制造实验平台、新概念飞行器设计实验平台在内的7个创新实验平台。
学部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设备条件一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及学科发展前沿,针对运载装备先进设计与分析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结构优化设计的现代理论和计算方法,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复杂环境下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的设计、试验、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学科交叉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了力学与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结合,以及与先进材料与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取得了若干原创性成果,解决了一批重要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6年,独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授权发明专利152项。发表学术论文325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184篇,EI检索论文1804篇,出版学术专著38本。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单位)3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49项。连续六年科研进款过亿元。
学部立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努力进取、勇攀高峰,建设具有凝聚力的学部体制,努力培养若干顶尖学科和高水平实力学科,为深入实施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实现我校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做出贡献。
【硕士招生专业】
力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型)下设个11个二级学科:
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流体力学
计算力学岩土与环境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应用与实验力学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生物与纳米力学工程制造工艺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专业型)下设3个二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轮机工程水声工程
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学术型、专业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
【夏令营招生规模】
拟招收200人左右作为夏令营入营营员。
【申请资格】
1、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生优先)申请者本科专业不限,欢迎理工科专业的2017届毕业生报名参加,欢迎有硕博连读意愿的营员;
2、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水平优秀。
【申请材料】
1、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夏令营申请表(参见附录一);
2、本科阶段成绩单(需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3、英语成绩证明;
4、其他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
【申请程序】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夏令营报名系统
(http://202.118.65.123:8080/xlygl/xlygl/default.aspx)
学生登录后点击“申请报名编号”利用本人身份证号码获得申请编号。
点击“填写报名信息”,利用获得的申请编号和本人身份证登录后填写本人信息并上传申请电子版材料;上传证明材料时注意:
考生需将待上传的证明材料以扫描的方式生成PDF文件,命名方式为“申请编号-考生姓名-材料名称”,例“20160001-刘某某-CET-6考试成绩单”或“20160001-刘某某-成绩排名证明”等;
考生需将待上传文件整理至一个文件夹内,并将文件夹压缩成.rar格式的压缩文件后再上传,命名方式为“申请编号-考生姓名-考生院校”如“20160001-刘某某-大连理工大学”;
上传附件大小不得超过30MB;
网站申请截止时间:2016年6月29日24:00
【活动安排】
2016年7月11日13:30-15:00报到,报到地点及7月11日-13日具体活动安排随录取结果一并通知。
【选拔与录取】
1、学部根据申请者材料,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主要评价依据,由专家及相关人员对申请者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录取工作将于7月1日前完成,录取结果将公示于学部网站上,也可在报名网站自行查询,请于7月4日前确认您是否按时参营。
2、所有参营营员报到时必须携带以上所有证明材料的原件进行材料核查。
3、夏令营活动中将对营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会在8月下旬公示于学部网站上。
【政策支持】
面试考核A档(A档比例不高于夏令营营员数的30%):
1)考核为A档的营员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并在“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中报考我校,可直接录取为我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学术夏令营的考核成绩可认定为推免复试成绩;
(2)考核为A档的营员若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一志愿报考我校时,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2017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可直接进入录取环节。
面试考核(B档比例不高于夏令营营员数的40%):
(1)考核为B档的营员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并在“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中报考我校,可直接录取为我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学术夏令营的考核成绩可认定为推免复试成绩;
(2)考核为B档的营员若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一志愿报考我校时,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2017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直接进入我校复试,表现优异者优先录取。
【报销】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将承担营员在夏令营期间的食宿,并承担异地学校学生参加学术夏令营时来连的火车票(硬座标准)或汽车票(按学校财务标准高铁及飞机票不予报销)。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饶老师
联系电话:0411-84709484
邮箱:zhangy@dlut.edu.cn
raojun@dlut.edu.cn
运载学部微信二维码,敬请关注!
“2017年研究生入学”QQ群:184952007,欢迎大家加入!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诚邀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优秀大学生报名参加学术夏令营活动!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016年6月6日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