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二.学院概况
1999年恢复重建的社会学系重视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目前系师资的特点是每位教师都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都是本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多数人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已有较大的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全系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全系有教授1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上述教师中包括教育部第一批跨世纪人才(社会学专业),国家级科研奖的多次获得者,也包括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及在国际上有培养博士经验的优秀人才。此外,社会学系还延聘了一批国内外名校社会学系著名教授担任兼职教学工作。目前社会学系的发展方向是:在巩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和“应用社会学”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城市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三个方向。
社会学系目前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科生培养采取清华大学新的培养模式,即本科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通识教育,三年级起进入专业教育方式。
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刊物为《清华社会学评论》,此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华人社会学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社会学系管理的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老年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乡村研究所”。
本系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在培养阶段,除去完成所有的课程要求以外,参与老师的研究项目,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学习并实践社会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硕士毕业生的去向多样,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出国深造等。博士毕业生大多执教于国内其他高校,近几年的去向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四川大学。
研究生的课程以研讨班性质开展,主要课程包括社会学理论、中高级社会统计学、定性与定量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网分析、医学社会学、转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研究等。
1、适用学科、专业:
社会学(一级学科,法学门类)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学科基础知识的社会学或人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掌握中西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总体脉络,熟练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社会和心理研究方法,独立从事与我国社会发展及人类发展相关的重大学术课题;能够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实际部门中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事务、社会政策制订和对经济-技术建设项目进行社会或心理评估的工作。
3、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并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为提升研究水平,博士生指导小组可吸纳海内外相关专家参加;
2.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取得创造性成果。
4、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知识
――社会学、人类学理论
――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社会统计学(高级)
――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
2、专业基础知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经济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发展社会学
――心理学理论前沿动态
――心理学研究方法前沿
3、专业知识(学科交叉)
――城市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社会运动
――医学社会学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与对策
――认知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研究(社会与文化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必选,其他专业任选)
――脑与认知专题研究(脑与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必选,其他专业任选)
――健康与临床心理学研究(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必选,其他专业任选)
――认知神经科学专题研究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1.普通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得少于19学分。自学学分另计。
2、直博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自学学分另计。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