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都教授知道,参加了2016年考研的同学们,复试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因为各大院校的复试时间不同,所以目前还有些进入到复试环节的同学们,都教授首先是要恭喜进入到复试环节的童鞋们,但是都教授关于复试,还是要跟大家聊一聊,准备2017年考研的同学们,也可以看下作为参考。
首先是对于那些初试成绩很好的同学,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初试成绩很好,复试就一定不会被淘汰。这个想法其实很落伍了。实际上,近年来开始施行的差额制复试,也就是说每年都20%—50%的已经进入复试的同学被淘汰,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因为复试表现不好被刷下去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复试分数线划出之后,因为参加复试的人数多,无形中增加了复试的难度。复试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起做题,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更为重要,这也导致了一大批复试表现不理想的同学被刷下来。考官在复试时将通过交谈和提问,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应变和表达能力、合作和创新意识进行考查。心理素质不好的同学,或是跨专业而专业知识面不广的同学就很有可能被淘汰。所以都教授建议还没有参加复试的同学们,还是需要认真准备,提升临场应变能力,不可以有怠慢之心。
都教授也知道,有些同学呢,事先拜见了报考专业的教授什么的,但是千万不要高枕无忧,规范化的复试要求实行“双盲制”,这就是说,面试你的考官可能并不是你所熟悉的导师,甚至是你完全不认识的人。另外,现场抽取的试题可能并不是你和导师事先讨论过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好好准备,很可能你还是回答不出来。所以,切忌不可以太把“走后门”当回事。提前拜见老师只是给自己增加砝码,但并不是说可以完全依靠这些,还是要加油。
都教授最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进入到了复试环节,但是可能出现压线的情况,所以认为自己通不过复试,其实能够进入复试,至少证明了你的能力还是足够的,至少在分数线上了对吧,复试的成绩因初试成绩决定能不能参加但不不因初试而决定复试成绩,不管怎样,进入复试就是成功的,还是要好好准备,不要有心理负担。
我国研究生考试复试实行差额制后,每年有120%—150%的考生进入复试环节。所以即使你排名并不靠前,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录取资格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考生在抽面试题的时候,存在一定概率,万一抽到的题目恰好是考生熟悉的,就有绝地反击的可能。考官更多时候在意的不是考生回答的答案,而是看重考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也就是说,导师更看重你思维方面,尽自己所能即可。
当然都教授也知道,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进入到211、985学校的复试环节,会有自卑心理,这种情况,即使是都教授也要承认,肯定是存在的,不少高校会认为普本的学生可能在实践能力或者创新能力或者思维能力房名等等不如本校的学生,或许会被本校学生有所偏爱,但招生单位在复试的环节,可以说绝大多数是一视同仁的,只要优秀,一定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公正问题不是我们能独力扭转的,怨天尤人的最后下场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人不会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都教授之前也讲过了,如果觉得规则不公平,那就要努力成为制定规则的人。修自身最为重要。
都教授要告诫大家,复试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示同样是展现自己的过程。首先,同学们要对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想当然地给出非此即彼的答案,要把你的思考过程、分析脉络表述出来,考官看重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次,在口头表达上尽量简洁明了,要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对问题进行专业解读,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切忌不懂装懂,不了解的事情不要乱讲。言语尽量做到利索干练,不要絮絮叨叨。优秀的面试者是能够占据主动权的,你要用你的话题吸引考官的关注,提起考官的兴趣,把他们往你熟悉的领域引导,扬长避短、主动出击。此外,面试礼仪、仪表等也会使你的表现加分不少。
最后是关于复试中笔试的问题,关于笔试与面试,应该如何分配精力呢?有些同学认为笔试才是最重要的,要多把时间放在看书上。而面试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其实,面试的重要性远高于笔试,考官对你的印象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其实已经在初试阶段考核得差不多,能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都不会太差,因此考官不会特别看重笔试成绩。即使是在面试时问及专业方面的问题,导师也是有意为之,想通过专业方面的问题,来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的专业水平。
如果能做到都教授说的这些,复试成绩绝对会给你好的回报,2016年复试的同学们加油,2017年考研的学子们可以借鉴哦!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