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第五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重要思想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开始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3.1956年毛泽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方针政策,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不要四面出击》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命题分析]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讲过向苏联和其他国家学习的问题。他认为,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主要的还是学苏联。为了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而且首先要向苏联学习,并且要尽可能地争取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帮助。
在学习中,毛泽东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某些弊端,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强调在学习苏联和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1955年底,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6年春,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方针政策。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做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这篇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因此,第1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第2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第3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4-247页;《大纲解析》第174-176页。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指出: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然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并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重要方针。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7页;《大纲解析》第176页。
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必须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出发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
D.以苏联为鉴戒,建设社会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思想。
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刘少奇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命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5页;《大纲解析》第176页。
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必须首先推翻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扫除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实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是更好地完成党的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则是完成这个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这个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249页;《大纲解析》第176-178页。
8.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B.使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D.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
在1949年3月,毛泽东就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们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确定的建国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这一建国目标又进行了多次阐述。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执政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再次重申了这一建国目标。他说,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是在代表全党意志的第八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都明确地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6页;《大纲解析》第176页。
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人民内部矛盾
B.主要矛盾
C.敌我矛盾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性质
关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性质的问题,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这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第一次。按照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长期地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同盟军来团结和争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终于将这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页;《大纲解析》第171页。
10.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实践论》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斯大林逝世和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内部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促使各国共产党人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国内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迫切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深入地探讨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首先遇到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总结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仍将存在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彻底地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论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11.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目前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方法,就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之所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1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敌我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非对抗性矛盾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这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9页;《大纲解析》第177-178页。
13.“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提出这一重要思想是在: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联合政府》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方针,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总之,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14.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解决敌我矛盾
B.健全民主和法制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一系列新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转变,党和人民必须集中精力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第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已经成为党的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第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涌现出来,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如此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有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甚至仍然是很激烈的。大量突出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这里,毛泽东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就是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9页;《大纲解析》第178页。
15.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是:
A.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国防
B.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
C.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和现代国防
D.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政治和现代国防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
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他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9月,把“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章”的总纲当中。
到了60年代初期,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在四个现代化的排序上又作了调整,即将“农业现代化”排在“工业现代化”的前面。同时,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又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75年1月,他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讲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1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16.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
A.享乐主义
B.官僚主义
C.教条主义
D.自由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经常的思想教育和必要的组织整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中共八大针对党在执政后出现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同人民群众关系紧张的状况,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邓小平在报告中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正在滋长的诸如高高在上、心中无数、“左”右摇摆,事务主义、文牍主义、命令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倾向作了深刻的揭露。他指出:“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斗争。”周恩来提出要从国家制度方面想办法来扩大民主,以便有效地纠正和克服官僚主义。1963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的讲话中着重分析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我们决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80页。
17.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A.三反运动
B.三查运动
C.五反运动
D.四清运动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国初期的党的建设。
“三反”运动是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三反”运动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运动的重点是打击大贪污犯,抓住典型重大案件,加以处理,以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三反”运动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长期斗争的胜利的初战。通过“三反”运动,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一批腐败分子,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五反运动是在私营工商业者当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在“五反”运动中,采取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形成广泛的“五反”统一战略,孤立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反动资本家。通过“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是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反限制斗争中的一次胜利;开始造成我们有可能完全控制私营工商业的局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反”“五反”运动也是一个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它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能力。树立了新社会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风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80页。
18.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曾告诫全党保持廉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A.党的七大
B.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七届二中全会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深刻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毛泽东首先指出,随着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并为这个中心服务;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经济,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讲过这个问题,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19.“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时期的斗争。”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政党的建设。
执政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官气十足,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以及不断滋生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必然导致严重脱离群众,犯主观主义错误,这对党的事业和党本身都是十分危险的。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正滋长的诸如高高在上、心中无数、“左”右摇摆、事务主义、文牍主义、命令主义等等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倾向作了深刻揭露。他指出:“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斗争。”“我们必须向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现象进行经常的斗争。”中共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有迫切的、重要的意义。”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始终把扫除官气,克服官僚主义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80页。
20.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时,提出我们的方法是:
A.整风的方法
B.整党的方法
C.民主的办法
D.教育的方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政党条件下党的建设。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后如何跳出中国历史上历次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希望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毛泽东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2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21.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的高潮>的按语》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实事求是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系统总结了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80页。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文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D.《论十大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文章。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后,面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系统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领导时期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史,反对否定十月革命的基本原则;同时,毛泽东认为,揭开斯大林的盖子,打破神化主义,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解放被教条主义绳索束缚的思想,努力寻求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4页;《大纲解析》第174页。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D.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下列著作中: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后,如何避免苏联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弊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条重要的、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及时向全党提出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刘少奇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第二,中共八大的胜利举行。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这主要表现在: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第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因此,第2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第3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4页;《大纲解析》第174-175页。
4.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上,提出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他多次提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上形成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水平更谈不上;生产力水平落后,工业不发达,仅有的工业也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几乎没有,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仍以传统农业为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论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4页;《大纲解析》第174页。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
A.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
D.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实现国家工业化
7.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有: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C.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D.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步制度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
[命题分析]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
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这主要表现在: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指出: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必须首先推翻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扫除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对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基本是正确的。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出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第5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第6题的正确答案都是BCD选项;第7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6页;《大纲解析》第175-176页。
8.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中共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首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在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
“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是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的,但它不是由毛泽东提出的,而是由刘少奇、周恩来等提出,并为中共八大所肯定的。毛泽东本人对这一方针并未首肯,且在中共八大后不久即开始批“反冒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5页;《大纲解析》第175页。
9.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整和完善得到不断解决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在考查了苏联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最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方法,就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之所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8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10.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有:
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表现,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针和原则,主要有:
第一,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坚持说服教育。
第二,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第三,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四,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继续调动各种爱国力量的积极性,扩大和巩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五,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六,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方针。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9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
11.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要用民主的方法,和风细雨的方法加以解决
C.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需要使用强制、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详尽地阐述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其基本点是: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并要求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表现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也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毛泽东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9页;《大纲解析》第177页。
12.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1959年底到1960年初关于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他根据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富裕程度实际状况的考查,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富有创见的一个成果。这个认识虽然还没有展开,也没有被当做中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强调,但它仍不失其重要的思想理论价值。它确实是我们今天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的思想来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0-251页;《大纲解析》第178-179页。
13.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内容有: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
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他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9月,把“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章”的总纲当中。
到了60年代初期,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在四个现代化的排序上又作了调整,即将“农业现代化”排在“工业现代化”的前面。同时,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又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75年1月,他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讲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1-252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14.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制定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54年以后,毛泽东开始更多地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国防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又用现代科学技术替代现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形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进一步思考着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他说:“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各族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没有放弃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后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重申了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中提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他说:“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1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15.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内可能产生的情绪是:
A.骄傲自满情绪
B.以功臣自居的情绪
C.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
D.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深刻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毛泽东特别强调: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增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是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讲过这个问题,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2-253页;《大纲解析》第179-180页。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考验主要是:
A.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B.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
C.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
D.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考验。
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客观环境和党的自身地位的变化,要求党认真地研究这些新情况,及时制定正确的政策,经受住新的考验。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党还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新变化,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作外交的斗争。这些新的任务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2页;《大纲解析》第179页。
17.1964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
A.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
B.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
C.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
D.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的问题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发生一系列重大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遇到若干严重困难,上述因素促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较多地考虑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问题。1964年6月,毛泽东在讨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会议上发表重要谈话,其中关于接班人问题后经充实写入《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其主要精神是:
一、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老一代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能否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的问题。
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第二,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第三,必须是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第四,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第五,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第六,必须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3页;《大纲解析》第180页。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