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信用
一、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
1.实物借贷
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2.货币借贷
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
信用秩序的维系:征信体系
高利贷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比较困难,而贷款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货币供不应求,贷者便可以索取高额利息
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高利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它又不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可能使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
高利贷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使雇佣工人的队伍形成
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
二、部门资金余缺调剂:信用需求
1.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及其资金状况
居民个人(住户),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货币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企业,内部余缺调剂,更多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政府,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
2.资金流量分析
分析基础:Y=C+I+X-M;Y-C-I-X+M=0
国有企业在国外归入政府部门,在我国归入非金融企业部门(工商企业)
资金流量分析不考虑部门内部的资金调剂
我国资金净流量状况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