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所 长:王小民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 话:010-62644116
传 真:010-62553898
电子信箱:zhou@mail.ioa.ac.cn
网 址:http://www.ioa.cas.cn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
声学所主要从事声学和信号信息处理研究,特色研究领域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与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声学制导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新媒体与高性能网络技术。
声学所在创新三期建有与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科技目标和组织方式相适应的网络化、矩阵式层级组织结构。目前在北京有18个实验室(研究中心),包括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在海南、上海、青岛设有3个研究站,在嘉兴建有声学技术转移中心。
2009年,声学所成立了水声学、超声学、音频声学、信号与信息学四个战略研究学科组,深入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凝练科技目标。在海南成立了“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和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实验基地”,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声学和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研究工作建立了临海的实验平台。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所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组织完成了“清理完善研究所管理规章制度”工作,对建所以来出台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规章制度汇编》。
2009年,声学所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凝聚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截至2009年底,声学所有14人次为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成员,20位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6人次国家级专家组成员,42人次国内学术组织任职成员,重大项目首席、总师、专家等26人次。
截至2009年底,声学所共有在职职工710人。其中科技人员523人、科技支撑人员13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人员共有334人。
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355人(其中硕士生170人、博士生185人)、在站博士后21人。
2009年,声学所共有在研项目544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专题)16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4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10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面上项目39项,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委主任基金项目2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3项,重要方向项目(课题)20项,“科技助残”项目4项,“西部计划”项目2项;院地合作(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154项;国际合作项目20项。
2009年,声学所新增项目184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专题)4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9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0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11项,“科技助残”项目1项;院地合作(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73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
2009年,声学所科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突出成果。“7000米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项目在完成各项设备研制和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参加了载人潜水器1000米海上试验;声学所参试人员战胜了各种困难,多人参加下潜试验,为试验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科技部通令嘉奖。面向国家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重大需求,声学所开展了有线电视网双向业务及HFC网络IPTV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声学所还基于多年工作基础,解决了“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换能器”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频、小体积、耐高温高压的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换能器,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该项成果的取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贸易封锁,极大推动了国产声波测井仪器的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声学所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成功首航并投入使用,为我国在近海、远洋进行水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综合科学考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
2009年,声学所共上报登记成果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项,应用发展类成果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501篇,其中被SCI、EI收录131篇。申请专利151件,其中发明专利139件;获得专利授权72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申请计算机软件登记70项,获软件著作权67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企业标准2项。
2009年,声学所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0项,与韩国亚洲大学(Ajou University, S.Korea)合作开展的“新型驻波模式的无线声表面波陀螺仪研究”、与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合作开展的“泛在语音通信中的智能语音接口技术研究”等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与阿曼喀布斯大学(Sultan QaboosUniversity,Oman)合作开展的“波斯湾郑和沉船探测研究”项目已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海上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初步确定了数个沉船可疑位置,为开展下一阶段探测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声学所还主办了第十届西太平洋声学会议(the 10th Western Pacific Acoustics Conference)、第二届国际浅海声学会议(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allow Water Acoustics)、第二届环太平洋水声学国际学术会议(Pacific Rim Underwater Acoustic Conference,PRUAC2009)等三个国际会议。
2009年,声学所共有12个公司从事与科技产品开发相关的工作,其中所投资公司7个,所控股公司投资公司5个,从事科技开发人员约200人,主要从事声表面波、电子声学、语音识别、多媒体网络终端和多媒体通讯、海洋探测石油测井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关企业共实现年度销售收入14500万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
声学所是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委员会等学术机构或组织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期刊有《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声学》、《微计算机应用》、《声学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