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 1952 年,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 2001 年 6 月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学院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底蕴,先后汇聚著名体育教育家吴蕴瑞,中国第一位体育女博士、运动解剖学学科创始人张汇兰、武术名家蔡龙云、“南拳王”周士彬、“北拳王”张立德等大批知名学者,传承“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形成“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积极倡导“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50 多年来薪火相传,办学成果卓著,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之列,在国际上享有较好声誉 。
现占地面积39 万平方米。其中,室外体育场地 8.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2.9 万平方米,教学楼1.5万平方米、图书馆1.1万平方米、食堂9000余平方米、宿舍5.3万平方米。藏书50多万册,并有400多种中外文体育专业相关期刊、10余种数据库。教职工近 700 名,专任教师 370 多名,教授 50 余名、副教授 130 多名。
上海体育学院坚持推进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一流现代体育大学。以本科教育为本,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各类教育齐全、培养体系完整;体育学科优势明显,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融合、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竞技体育为特色,以科研工作为突破,教学、训练、科研协调发展,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体育人才;校园学术行为规范,教风学风端正,文化氛围浓厚,实行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授治学作用。
学院拥有包括研究生、本科、成人继续教育、留学生在内完整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体系。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运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休闲系、国际文化交流、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 9 个二级院(校)。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编导、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英语、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保健与康复、休闲体育 14 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9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各类留学生千余名、成教学生2200余名。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1300余名、本科生14300余名、成教生近9800名、专科生2200余名。为国家培养了近 3 万名体育专门人才,包括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马良行、女子撑杆跳高亚洲记录保持者高淑英等。有 15名学生20次、 9名教练员18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2009年间,获3枚奥运会铜牌、20枚世界锦标赛金牌、39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16枚全运会金牌、197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金牌,4人4次打破世界记录、4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9名教练员13次、12名运动员14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在北京奥运会上, 2005 级学生邹市明勇夺 48 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拳击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及科研攻关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1986年成为全国体育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 4 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学为全国唯一的博士点,是全国唯一一所体育学下属所有二级学科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11 个硕士专业,有新闻学、运动医学、应用心理学三个跨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3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 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多个高水平特色项目。 2005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建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训练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学校竞技体育研究所、1个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体育计算机应用分会挂靠学院。并建有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体育工程联合研究基地、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蔡龙云大师工作室等。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3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219项,外来科研经费从2002年119.5万增加到2009年的1307.2万元,2009年获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7项,其中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支持课题7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奥运科技攻关15项。在北京奥运会上,参与科研攻关的运动项目获得 10 枚金牌;开设国内第一条基于互联网的市民体质在线。先后获得科技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奥运会突出集体”、“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创建了中国首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搭建了“产学研”与“训学研”一体化新平台。建成国内外唯一的中国武术博物馆,成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良好平台。
学院始终把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拥有“体院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知名品牌项目;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建立了“上海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和“中国武术博物馆基地”。
学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高校。2009年,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正在积极筹备海外孔子武术学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国际篮联主席程万奇、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副主席司马桥等先后来校访问,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成为学院的荣誉教授或被聘为客座教授。
在未来发展中,学院将坚持立足体育、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以体育学科为主干、本科教育为基础,加强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教学研究型一流现代体育大学”的目标。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