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5-08-05 相关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导师详细信息
姓名:李运泽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72
职称:教授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2005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人机与环境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1)航天器及空间电子设备热控制2)飞行器能源管理与环境控制3)人机及环境系统的仿真、测量及控制技术
电子信箱:liyunze@buaa.edu.cn
办公电话:82338778
办公地点:新主楼C座1024室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05信箱
个人简介:
李运泽,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飞行器能源管理与环境控制领域的科研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航天器及空间电子设备热控制;
(2)飞行器能量利用及优化理论;
(3)机电系统的仿真、测量及控制技术。
主要教育与科研经历包括: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后出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工程学系访问教授。
近年来已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及其它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持有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8项;担任研究生《环境模拟技术》、《环境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以及本科生《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已指导毕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余人,其中4人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
近期主持及完成的部分代表性科研项目包括:
1)卫星热控制类:
(1)纳卫星热系统动态特性与自主热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数字化航天器热控设计与仿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3)试验数据仿真及在轨温度预测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4)基于表征的在轨热故障预示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5)基于半物理仿真的虚拟热试验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6)微小卫星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基金项目
(7)自适应控温冷板研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2)载人航天、探月及深空探测类:
(1)空间驻留系统热控回路控温算法的仿真软件开发与数值分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2)新概念航天服生保系统冷热电一化理论与方法,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放研究基金课题
(3)货运飞船舱内流场的试验测量系统研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4)货运飞船舱内温湿度分布的试验测量系统研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5)月面探测系统热控模拟验证软件研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6)核同位素热源功率的测量系统研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7)火星砂尘环境的模拟与数值分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
3)航空及机电技术类:
(1)多电及全电飞机机载冷热电联产技术及其综合热经济性,航空科学基金项目
(2)多电机电系统综合热管理及电力作动装置的高效冷却技术,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3)飞机的能量综合利用技术,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4)飞机机载能源的新原理与新方法,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5)飞机热沉的动态管理与评估技术,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6)航空永磁同步电机的相变控温系统研制,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究课题
(7)工业机器人的半物理热试验技术,ABB合作研究课题
(8)机器人驱动体系热特性的建模与分析技术,ABB合作研究课题
招生及培养说明:
1)本人主要采取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工作实践的方式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纪律性、主动性和科研敬业精神,优先招收、培养博士生、以及有能力与确定意愿在本人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的硕士生。
2)每年计划招收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合计2至3人,有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电测控及自动化等领域之一的教育或科研背景者优先,报考者需事前向本课题组提交简历、成绩单、论文、证书等说明其情况的文档材料的电子版,以供参考,上述电子材料事后不退回。
3)在培养过程中,研修条件保障、助研津贴、各关键培养环节考评结果等重要事项均与学生的实际科研工作表现紧密相关,欢迎对本课题组科研有足够兴趣、能严格遵守科研纪律并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的同学加入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