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5-06-09 相关院校:重庆大学
男,汉族。1980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1998.9~2002.7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2.9~2008.1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8.2~至今,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准脆性材料(混凝土、岩石等)损伤断裂机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混凝土结构疲劳破坏机理等领域的研究。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院校博士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
1.准脆性材料本构模型
2.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承担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高拱坝强震破损机理的仿真研究,2010-20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基于滞回耗能机制的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研究,2010-2012。
►主要成果:
代表论文:
1.Long YC, Zhang CH, Xu YJ. Nonlinear seismic analysis of a high gravity dam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9; 31(10):2486-2494.
2.Long YC, Zhang CH, Jin 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inforcement strengthening for high-arch dams to resist strong earthquake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8; 37(15):1739-1761.
3.龙渝川, 李正良. 模拟混凝土滞回行为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 工程力学. 2011; 30(8): 62-69.
典型成果介绍:
1.高拱坝强震动力破损机制与加固措施
应用塑性-损伤耦合模型和接触边界方法,模拟拱坝坝体开裂与横缝开合行为,然后基于数值仿真分析,模拟了某高拱坝的强震破损行为,研究了超强地震作用下高拱坝裂缝萌生、扩展过程,以及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同时,采用钢筋刚化方法模拟钢筋-混凝土相互作用效应,分析了高拱坝梁向配筋抗震措施的加固效果。
2.基于耗散能量机制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采用相互独立的拉、压损伤演化规律描述受拉开裂和受压破碎导致的混凝土损伤行为,并以非线性卸载-线性重加载路径模拟往复加载下的混凝土滞回行为,建立了基于能量耗散机制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混凝土受拉和拉-压往复加载试验,计算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够反映损伤导致的刚度退化、残余变形的累积、加卸载滞回耗能行为以及微裂缝闭合引起的刚度恢复现象。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