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5-04-24 相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简介
1955年11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籍贯湖南湘乡。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度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6年度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DAAD)高级访问学者。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发展战略研究》,曾湘泉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创新的理论、实践与机制研究》,曾湘泉、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10:双转型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薪酬:宏观、微观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主要论文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就业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中国环境下的挑战与变迁——以日本在华企业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Job search, labour 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employment promotion: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Vol. 147 (2008), No.2-3 (SSCI)。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预测分析与就业战略的选择(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7期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预测分析与就业战略的选择,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6期
薪酬激励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 第5期
基于企业和经理人视角猎头运营有效性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社会伙伴关系理论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NAIRU in China: Measurement and Analyse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2007年第1期。
“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我国就业与失业的科学测量和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标准化和灵活性的双重挑战:转型中的我国企业工作时间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Working time in transition: the dual tas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flexibilization in china”, Conditions of Work and Employment Series No.11. Prin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 Switzerland,2005.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世界就业趋势和各国政府就业政策”,《求是》,2003年第18期。
“劳动力市场中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转载。
“入世后中国技术工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2期。
“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主持科研课题和项目
2007-2011年,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及政策 ”。
2009-2011年,完成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招录通用能力体系研究”。
2008-2010年,完成世界银行“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调控机制及对策研究”。
2005年-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我国就业战略研究”。
2006年6月承担北京市委组织部“首都人才资源整合利用研究”课题。
2006年3月,完成“北京市属高校领导职位管理平台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05年9月,完成“教育部司局长素质模型及能力提升计划”研究报告。
2005年8月,完成“北京市国资委企业负责人管理平台建设与绩效管理体系”研究项目。
2005年3月,完成“首都教育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2003-2004年,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
2003-2004年,完成国际劳工组织(ILO)“中国企业工作时间研究”。
获奖情况
2008年《面向市场的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9月,指导唐鑛的博士学位论文《职业空缺的理论回顾、数据测量及决定因素——来自劳动力需求角度的就业测量研究》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本人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证书。
2007年6月,与易定红、丁大建等人合作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中国劳动学会颁发。
2007年4月,与李丽林合著的《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政策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获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第九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2006年12月,“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
“教育部司局长能力评价研究报告”获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特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奖。
指导“自费读研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论文,该文获得“第9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作品”特等奖。本人荣获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称号。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获中国劳动学会“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
社会兼职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
国家卫生部第四届和第五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名誉院长等
国际学术交流
2011年6月23-24日应邀出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劳动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研讨会”。
2009年2月6日应邀出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东亚人力资源管理论坛”。
2008-11月30日-12月1日,曾湘泉教授应邀出席在德国波恩举办的“德国劳动研究所(IZA) 成立十周年暨劳动经济学前沿研讨会”。
2007年4月17-20日参加在意大利都灵主办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经济学高级研讨班”。
2006年12月20-21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国际研讨会”,就“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力中介与就业促进”发表演讲。
2006年9月21-24日出席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举办的第5届国际劳动和工作网大会”并就“中国的劳动科学研究和教育”发表演讲。
2006年1月6-8日,出席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58届美国雇佣与劳动关系年会。并就“竞争与规制双重任务: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工作时间”发表主题报告。
2005年12月3-4日出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国际研讨会”,就“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体系构建”发表主题报告。
2005年11月16-18日,应邀出席在日本千叶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力资源开发会议“青年就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并提交论文,就“青年就业我国就业研究的战略重点”发表演讲。
2004年6月23-26日,应邀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劳资关系协会IIRA第五届亚太地区大会,主持题为“劳动力流动与国际移民”的第四次大会。
2004年6月17日-19日应邀出席在北京饭店举办的题为“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学术大会:勾画中国管理研究的蓝图”会议,就“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表演讲。
2004年4月28日-30日,在北京饭店应邀出席由国际劳工组织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就业论坛”,就“我国的灵活就业实践和发展对策”发言。
2003年9月7-12日在柏林参加“第13届国际产业关系学会大会”,提交题为“中国的灵活就业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的学术论文,并发表演讲。
2003年8月-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DAAD(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在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院从事“WTO与中国劳动就业研究”的课题研究。
2002年9月,出访国际劳工组织(ILO)总部和都林培训中心、法国Insead商学院以及意大利米兰大学。
2002年7月,应邀出访德国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eck)大学和布莱梅(Bremen)大学。期间发表题为“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题演讲。
2001年8月,应邀参加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61届世界管理学年会,并向大会提交题为“当前中国企业的员工关系”的研究论文。
讲授课程
硕士生
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中国劳动问题研究
博士生
劳动科学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等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zengxq@ruc.edu.cn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