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5-04-23 相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A.基本情况
保建云,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招生)。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2001)、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南京大学,2003)。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经济学系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2006.10-2007.1)。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事(第9、10届),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第4届)。曾在国有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并被评为助理工程师,2003年在南京大学被评为副研究员,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被认定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独立主持科研课题8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独著5部,合著3部),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各类荣誉与奖励10项。多家学术刊物与知名大学的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2011-)。
B.主要研究领域
1.国际政治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3.西方经济学(博弈论、制度经济学)
4.世界经济转型与区域发展
C.讲授课程
a.博士生
1.博弈论专题
b.硕士生
1.高级微观经济学
2.高级宏观经济学
3.高级国际经济学
4.世界经济专题研究
5.中级金融学
6.数理分析方法
7.博弈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c.本科生
1.中级微观经济学
2.中级宏观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
4.现代经济学概论
5.国际经济关系
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7.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8.东欧中亚政治与经济
9.计量经济学
D.获得的荣誉与奖励(10项)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
2.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11)
3.中组部、宣传部、中共党校、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六部委)第四十九、五十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术征文评选二等奖(2013)
4.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2009)
5.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员(2008)
6.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08)
7.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研成果院长奖(2006-2007学年)
8.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二等奖(2002)
9.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一等奖(2000)
10.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宝钢教育奖(1999)
E.主持的科研课题(8项)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1AJL004)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十二时期”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70941012)。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经济转型期地方利益冲突与政府统筹区域研究”(项目批准号05CJL027)。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际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研究”(项目编号:NCET-11-0492)
5.教育部应急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YJR048)
6.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国际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0XNJOO8)。
7.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The Asia Research Center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亚洲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与亚洲转型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项目批准文号:亚研字(2005002))
8.中国人民大学“985”自由探索项目“中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与开放经济部门的发展战略选择研究”(编号:01458230)。
F.出版的学术著作(8部)
1.保建云著:《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2.保建云著:《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2月。
3.保建云著:《区域发展微观机制研究——一个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实证检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
4.保建云著:《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行为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中国经验及其理论解释》,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4月。
5.保建云著:《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经营与管理》,西南财大出版社1999年5月。
6.保建云、徐梅著:《经济转型、利益冲突与地方保护主义——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
7.保建云、徐梅著:《会展经济——一种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5月。
8.保建云、徐梅著:《企业速度——企业危机与扩张的新思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G.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999-2013独著:82篇)
1.保建云:《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内生形成、治理缺陷及欧元币制演化》,《欧洲研究》2011年第5期。
2.保建云:《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
3.保建云:《美国维护还是破坏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基于霸权收益计算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5期。
4.保建云:《区域发展差距、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一体化发展——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经济转型大国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8年第8期。
5.保建云:《经济转型、制度变迁与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及内容拓展》,《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6.保建云:《中国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与市场一体化——来自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经验证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7.保建云:《西方可持续发展概念论争》,《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期。
8.保建云:《中欧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及贸易保护主义治理》,《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5期。
9.保建云:《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经济评论》2007年1期。
10.保建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基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
11.保建云:《转型经济中权利寻租与钱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12.保建云:《中蒙国际贸易依存度分析》,《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5期。
13.保建云:《朝鲜经济转型中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特点分析》,《亚太经济》2008年第1期。
14.保建云:《中国与朝鲜双边贸易特点、比较优势及问题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6期。
15.保建云:《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商业周期传播与国际治理机制构建——一个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模型与政策选择分析》,《国际观察》2008年2期。
16.保建云:《商业寻租中的权力出租者与寻权者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央财大学报》2008年第1期。
17.保建云:《发达地区间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地方利益协调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0期。
18.保建云:《论中国经济转型期地方利益冲突动因和表现及其治理》,《改革》2007年第3期。
19.保建云:《革新开放以来老挝经济增长特点及与中国和越南的比较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0期。
20.保建云:《地方利益冲突、地方保护主义与政策选择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6期。
21.保建云:《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
22.保建云:《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的改进和扩展—-艾萨尔德理论体系述评》,《经济评论》2003年第1期。
23.保建云:《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贸易发展特点及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2008年3期。
24.保建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中国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比较优势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5.保建云:《朝鲜经济转型中的借鉴效应与经济转型特点——文献进展、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延边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6.保建云:《企业跨区域生产分工的微观均衡分析》,《财经科学》2004年第2期。
27.保建云:《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及其演变》,《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
28.保建云:《论经济转型方式与区域市场治理》,《改革》2004年第2期。
29.保建云:《要素配置、企业效率与政策效果——区域经济政策微观依据与评价》,《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4期。
30.保建云:《新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开发的地域空间效应分析——兼评日本学者HikarnOgawa的理论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5期。
31.保建云:《经济转型的自然过程与政治控制——理论假说及其对经济转型方式与绩效差异的一个新的经济解释》,《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11辑。
32.保建云:《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3期。
33.保建云:《转型期中国消费者与企业行为演变中的产权制度变迁特点分析》,《理论学刊》2008年2期。
34.保建云:《论区域发展与社会保障关系》,《四川改革》1999年第11期。
35.保建云:《中国改革目标选择与经济制度变迁方向》,《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3期。
36.保建云:《国际经济利益冲突的微观机制与我国的贸易政策选择》,载于《2009中国经济外交论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
37.保建云:《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7期。
38.保建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与风险分析——一项基于地理区位与跨国公共品供给的实证研究》,《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9.保建云:《论中国经济转型期权力租金的来源与控制——一个理论模型及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0.保建云:《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动因及制度安排——渤海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生态经济》2000年第3期。
41.保建云:《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与越南经济增长比较分析》,《学术论坛》2007年第7期。
42.保建云:《国际关税与补贴减让中的政府农业保护行为研究——基于WTO透明度规则的动态博弈分析》,载于《追踪·探索·创新——第六届全国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后学术大会论文》,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43.保建云:《企业区位理论的古典分析基础——韦伯工业区位论述评》,《人文杂志》2002年第5期。
44.保建云:《我国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选择》,《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
45.保建云:《区域资源配置中的政府效应分析》,《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
46.保建云:《论欠发达地区区域优势选择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学术论坛》1999年第4期。
47.保建云:《论不正当价格行为对扩大内需的消极影响及治理对策》,《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
48.保建云:《区域济运行中资源地域空间配置研究——一个数理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9.保建云:《中国经济转型期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学分析》,载于《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与实践——“徐敬君教授学术生涯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50.保建云:《论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难点、障碍与对策》,《唐都学刊》2000年第3期。
51.保建云:《论区域市场失灵与区域财税制度及功能》,《松辽学刊》1999年第5期。
52.保建云:《封闭贷款与国有亏损企业改造——兼论降低金融风险的银企合作新模式》,《金融理论与教学》2000年第3期。
53.保建云:《区域生产力微观构成分析》,《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5期。
54.保建云:《论期权交易与我国金融风险控制——从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谈起》,《学术探索》1999年第6期。
55.保建云:《我国市场变动及对策研究》,《天府新论》1999年第5期。
56.保建云:《市场经济制度与公有制企业改革——评《改革后的反思——中国经济文明的历史逻辑》》,《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57.保建云:《21世纪我国区域生产力地域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微观落实》,《城市改革与发展》2002年第1期。
58.保建云:《论群众发展观与要素区位论》,《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5月。
59.保建云:《论农业产业化与云南未来经济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
60.保建云:《西部开发中的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分析》,《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2期。
61.保建云:《封闭贷款与国有亏损企业改造》,《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第11期。
62.保建云:《中国对蒙古的直接投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当代亚太》2007年第6期。
63.保建云:《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及存在是问题》,《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4期。
64.保建云:《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全球存货变化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4期。
65.保建云:《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壳”资源形成的制度背景与市场选择》,《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第2期。
66.保建云:《市场化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区域模式》,《经济管理》2007年第21期。
67.保建云:《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比较优势与政策选择》,《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
68.保建云:《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7期。
69.保建云:《中国与俄罗斯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发展比较分析》,《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3期。
70.保建云:《论产品跨国生产经营网络扩展与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的新发展》,《国际商务研究》2008年第2期。
71.保建云:《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方利益协调与地方利益均衡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1期。
72.保建云:《论中国经济转型期权力租金来源与控制——一个理论模型及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3.保建云:《西方国家信用非理性波动与我国信用监管面临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
74.保建云:《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与贸易格局的影响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75.保建云:《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众安全产品供求变化、管理创新及国际合作》,载于陈育坤主编《2011•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第87-9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76.保建云:《海峡两岸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动力机制、经济基础与贸易约束研究——一个有限期界动态理论模型及时间系列数据分析》载于《第八届“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十八大之后两岸和平发展》论文集第Ⅱ-2-1-Ⅱ-2-32页,台湾政治大学2012年12月21日。
77.保建云:《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文献述评与政策选择》,载于刘鸣主编《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霸权与东亚经济合作》第283-29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78.保建云:《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金融危机:历史阶段性与类型》,《人大国际评论》2010年第1期(总第14卷)第1-8页。
79.保建云:《技术进步、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兼对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论争的一个评论》,《人大国际评论》2005年第2期(总第11卷)第75-93页。
80. Bao Jianyun, “Economic Growth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ong Large Open Economies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nd Evidence”,paper submit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30 th Anniversary of China-U.S. Relations: China’s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sponsor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ACPS))and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Renim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July 4-5,2009.
81. Bao Jianyu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conomic Growth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the Europe”, paper submit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 th Asia-Pacific Forum on Economics and Finance :New Chang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Post-Crisis Period ”,sponsored by School of Finance at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FE),Beijing, China ,December 17-18,2009.
82. Bao Jianyun, “Economic Growth Effects of Trade between Two Large Open Economies: The Theoretical Mode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Nine Countries in the EU”,paper submit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9 China Symposium on Public Economics &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sponsored by School of Economics a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China ,November 4-5,2009.(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CPEM2009) ”,Volume 7:Cluster Analysis, edited by Prof. Rong CHEN, Shan ZHOU ,published by World Academic Union(World Academic Press), Liverpool, UK, 2009)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