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2025考研大纲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2023-08-01 相关院校:山东理工大学
科目代码: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领域考生适用)
考试说明
农村发展专业:请参照“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复习。其中,农业经济学80分,发展经济学70分,共计150分。
一、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农业经济学(80分)
(一)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
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农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考试要点:农业的概念、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基本贡献及其多功能性。
(二)土地与水资源
1. 土地类型与土地制度
2. 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3. 中国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
4. 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考试要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区别;实行土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意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含义及原因;我国实行农地“三权分置”制度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方式、原则;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合理配置的意义和节约用水。
(三)农业劳动力
1. 农业劳动力资源概述
2. 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
3.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4.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考试要点:农业劳动力资源内涵、意义、特点;如何认识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转移特点和存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
(四)农业技术进步
1.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2.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3.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道路选择
考试要点: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及其特征;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路径。
(五) 农业资金
1. 农业资金概述
2. 农业财政资金
3. 农业信贷资金
4. 农户资金
考试要点:农业资金的内涵、特征、作用;农业财政资金类别及投入原则;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农户在农业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六)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
1. 信息与信息化
2. 农业信息化
3. 中国农业的信息化
考试要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功能;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及途径。
(七)农业家庭经营
1. 农业家庭经营的历史演变
2. 农业家庭经营的必然性
3. 中国的农业家庭经营及其问题
考试要点: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历史演变;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优点与缺点;我国农业家庭经营问题与对策。
(八)农业合作经济
1. 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 农业合作社的原则与特点
3.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考试要点:农业合作经济的内涵及其进步性;农业合作社的原则与特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九) 农业产业化经营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其作用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机制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考试要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
(十)农业保护政策
1. 农业支持保护的依据
2.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考试要点: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传统农业保护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现代农业保护政策改革方向与趋势。
(十一)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 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监管
3.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考试要点: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府监管意义;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
(十二)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1. 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3. 农业生产布局
考试要点:农业产业结构的含义、基本关系、特征;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面临问题及其战略性调整的原则、方向。
(十三)现代农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1.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2.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3. 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考试要点:区分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征;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及其保障措施。
(十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基本特征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3.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考试要点: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中国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等。
第二部分 发展经济学(70分)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1. 发展中国家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2. 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3.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
考试要点:发展中国家及其基本经济特征;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历程简况等。
(二)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1.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2. 自由与发展
3.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4.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考试要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含义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增长与发展的度量如何、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1.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2. 发展阶段论
3.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4. 发展方法论
5. 新发展理念
考试要点:全面发展观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及其主要矛盾转化;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和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意义及其内容等。
(四)经济增长
1.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2.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3.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考试要点:理解有关重要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库兹涅茨、罗斯托的增长理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等。
(五)公平、分配与贫困
1. 公平与发展
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3. 贫困与反贫困
考试要点:关于公平的含义与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特征;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增长与分配的关系;中国选择适合国情的增长与分配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贫困类型与反贫困意义等。
(六)二元经济发展
1.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2.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3.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
考试要点:了解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的基本观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背景、演变及其特征;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意义及其政策措施。
(七)工业化与信息化
1.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2.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3.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4.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
考试要点:工业化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转变之间的关系;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类型;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含义及其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国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如何深度融合等。
(八)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
1. 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
2. 农业的发展道路与转变
3. 土地制度与农业发展
4. 农业发展政策
考试要点:工农业相互关系;发展中国家农业对工业化贡献;工业化对农业反哺的意义和途径;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国的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
(九)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1. 城市化与工业化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3.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考试要点:城市化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等。
(十)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演变
考试要点:了解一些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演变等。
(十一)人口与人力资源
1. 人口与发展
2.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3. 人力资本形成
考试要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及失业类型;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意义;中国教育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开发战略等。
(十二)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
1. 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
3. 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
考试要点:资本形成的内涵及其来源;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本形成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十三)技术进步与创新
1.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
2.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
4. 中国技术进步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
考试要点: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中国技术驱动创新战略的意义与对策等。
(十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资源与经济发展
2. 环境与经济发展
3. 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试要点: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资源诅咒理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实现途径;什么是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面临挑战和对策等。
(十五)市场与政府
1. 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市场失灵
2.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的提升
4.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要点: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市场失灵的特征与根源;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及其政府作用的发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
二、参考教材与文件资料
1.李秉龙,薛兴利主编,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
2.郭熙保主编,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